第5章 稚子画心墨生辉

关灯
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难以言喻的庄严感。

     孩子们好奇地伸长脖子看着,虽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但那字迹本身透出的力量感,却让他们本能地感到一丝肃穆。

     “同学们,”林墨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昨夜在石碑前被洗礼过的沉静与力量,“今天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 一千四百年?!孩子们的小嘴都张成了“O”型。

    这个时间跨度对他们来说,遥远得像天边的云。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乱,到处都是打仗,很多书都被烧毁了,很多读书人也死了。

    ”林墨用最直白的话讲述着,“有一个老爷爷,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心里装着很多很多书的人。

    他为了躲避战乱,逃啊逃,最后逃到了我们青山坳这里。

    ” 孩子们被故事吸引了,连呼吸都放轻了。

     “那时候,这里比现在还要荒凉。

    老爷爷躲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山洞里。

    ”林墨的目光扫过孩子们好奇的脸,“他躲着,很安全。

    但是,他心里很难过。

    难过的不是自己吃苦,而是他担心……担心那些书上的道理、那些教人认字明理的东西,会永远消失。

    担心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一辈子都不认识字,不懂得道理,只能在这大山里懵懵懂懂地过一辈子。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墨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染力,【文心墨锭】的效力似乎不仅作用于书写,也悄然浸润着他的语言。

    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孤独的老人,在黑暗的山洞里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不甘心!”林墨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他指着墙上那幅字,“他不忍心看着圣贤的道理湮没,不忍心看着孩子们蒙昧无知!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决定!” 林墨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着孩子们:“他用石头当笔,用山洞的石壁当纸!把他心里记着的那些教孩子认字、懂道理的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了冰冷的石头上!刻下了《三字经》、《百家姓》、刻下了教人种地看天气的歌谣、刻下了教人明白事理的童谣!他刻了很久很久,手上磨出了血泡,眼睛在黑暗里几乎要熬瞎了……”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小脸上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

    石头紧紧攥着小拳头,山杏的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汽。

    把书刻在石头上?那得多累啊?手得多疼啊? “他为什么这么做?”林墨的声音低沉下来,却更加撼动人心,“因为,他相信!他相信再黑暗的地方,也要有人点亮一盏灯!再贫瘠的土地,也要有人播下一粒种子!再微弱的火苗,只要传下去,终有一天可以燎原!这就是——薪火之志!” “薪火之志……”石头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虽然不完全懂,但心口却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

     林墨走到墙边,指着自己写下的那四个力透纸背的字:“这就是那位老爷爷刻在石头上的话,也是他留给后来人最宝贵的东西!他叫文澜,一位真正的老师!他留下的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字,就是留给青山坳、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灯’和‘种子’!”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孩子们看着墙上那幅字,看着林墨肃穆而激动的脸庞,一种前所未有的、懵懂而神圣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滋生。

    那个叫文澜的老爷爷,为了让他们这些山里的孩子能认字懂道理,竟然在黑暗的山洞里刻石头……这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