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政阵痛:改革深水区的君臣博弈

关灯
“去请英国公张辅。

    ”朱标捏紧了密报,目光落在御案上的《皇明祖训》。

    张辅是徐达外孙,虽出身勋贵却支持新政,或许能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

    当年轻的英国公踏入御书房时,朱标正对着舆图沉思,北境的防线标记旁,赫然画着几个小小的“燕”字。

     “陛下召臣,可是为了勋贵聚会之事?”张辅开门见山,铠甲上的麒麟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臣祖父曾说,‘功高莫过救主,福大莫过避嫌’,如今这些老大人,怕是忘了当年马背上的初心。

    ” 朱标点头,将一份《勋贵子弟入仕条例》推到他面前:“朕打算让勋贵子弟入国子监读书,经考核后才能授官。

    你,可愿做这个表率?”张辅轰然下跪:“臣愿为陛下分忧!”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科举考场。

    三月春闱,新设立的“经世科”首场考试便爆发舞弊案——有人将《商税十策》的标准答案藏在砚台中,被监考的锦衣卫当场抓获。

    朱标亲自提审考生,却发现幕后主使竟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其背后牵连着数名反对新政的言官。

     “陛下,这是对新政的挑衅!”解缙握着搜出的密卷,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们妄图用科举舞弊,证明新科选不出贤才!”朱标盯着卷面上工整的小楷,忽然想起微服私访时遇见的那位老秀才——他的儿子正是因买不起舞弊的答案,才在考场上含恨退场。

     “传旨,”朱标声音低沉,“涉案官员一律处死,家属流放三千里。

    ”他转向礼部尚书,“从今日起,科举实行‘糊名法’,考生试卷隐去姓名;增设‘誊录房’,由专人抄写试卷,杜绝笔迹辨认。

    ” 这道旨意如同惊雷,震得整个士林发抖。

    支持新政的学子们奔走相告,而守旧派则咬牙切齿,暗中散播“陛下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