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巧释母忧

关灯
上。

     五妹长乐公主也常来。

    那日她抱着个比自己还高的陶罐,由宫女们七手八脚抬进殿,骄傲道:“皇兄,这是我酿的桃花酒!等你伤好了就能喝!”揭开陶盖,清甜酒香混着花瓣飘落,李承乾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公主殿下酿的酒,定是长安第一。

    ” 当李世民再来时,李承乾正带着弟妹们玩“猜字谜”。

    李泰举着写满墨团的纸大喊:“我这个最难!上面圆下面方,还会冒火光!”长乐公主托腮苦想,发间的珍珠步摇跟着晃动。

     “可是‘灯’字?”李承乾故意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惹得两个孩子又笑又跳。

    李世民倚在门边,看着儿女们闹作一团,玄色龙袍下摆扫过门槛的声音都放得极轻。

     “乾儿,太医说你恢复得不错。

    ”待孩子们散去,李世民坐在床边,掌心覆上他的额头试体温,“等伤好了,父皇教你骑马射箭?” 李承乾心中一动,想起自己坠马之事,连忙说道:“父皇,乾儿不想骑马了。

    那日坠马,乾儿真的很害怕。

    而且,乾儿梦到仙人说大唐有隐患,乾儿想帮父皇和母后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不想只学骑马射箭。

    ”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没想到自己这年幼的儿子,竟有如此心思。

    “好,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志向。

    ”他伸手摸了摸陈轩的头,“只是,治国之道,并非一朝一夕能学会。

    你现在还小,首要之事,还是好好养伤,多读些书。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承乾趁机坐直身子,学着太傅讲课时的模样:“乾儿这些日子,一直在读《论语》《孟子》,还让太傅讲了不少治国的道理。

    乾儿觉得,要治理好国家,最重要的是得民心。

    就像孟子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儿臣觉得,让百姓吃饱穿暖才是根本。

    就像五妹酿的桃花酒,若人人都能尝到甜头,自然会拥护父皇。

    ”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儿子小小年纪,竟能有如此见解。

    “哦?那你且说说,如何才能得民心?” 李承乾思索片刻,道:“百姓们最在乎的,无非是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父皇可以多开一些粮仓,赈济灾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桑;减轻赋税,让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

    这样,百姓们自然会拥护父皇,拥护大唐。

    ”说到兴起,又想起现代历史课学的青苗法,“还可让官府在青黄不接时借粮给百姓,秋收再还,这样大家都不会挨饿。

     李世民听得认真,不时点头。

    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虽年幼,但思维清晰,见解独到。

    暮色渐浓时,他将李承乾抱坐在膝头,望着窗外纷飞的银杏叶道:“这些法子,父皇会细细琢磨。

    只是朝堂之事复杂,不可急躁。

    ”说着从袖中掏出个金丝编织的小笼子,里面两只白玉鹦鹉正歪头打量着李承乾,“这是波斯进贡的,给你解闷。

    ”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李世民的重视。

    但他也明白,改革之路,困难重重。

    他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一步步引导李世民做出改变。

     在养伤的日子里,李承乾除了读书学习,还经常与李泰一起玩耍。

    他发现,李泰虽年幼,但聪慧过人,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

    于是,他便借着玩耍的机会,教李泰一些简单的算术和天文知识。

     用杏仁当算筹,教他加减乘除;折了纸船放进铜盆,讲解浮力原理。

    李泰托着腮帮子,突然问道:“皇兄怎么懂这么多?比太傅还厉害!” 李承乾望着掌心的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