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民天为本
关灯
小
中
大
春雨淅沥,润泽着京畿新垦的农田。
李承乾披着蓑衣,蹲在田埂上,指尖拨弄着一株嫩绿的稻秧。
这"双穗稻"是司农寺从岭南引进的新品种,经过去岁试种,收成比寻常稻种高出三成有余。
"陛下,小心泥污了龙袍。
"老农张五在一旁局促地搓着手。
"无妨。
"李承乾笑着指向不远处的水渠,"这新修的闸口可还便利?" 张五顿时眉飞色舞:"便利极了!往年这时候要全家老小轮班踩水车,如今只需扳动闸门,活水自流!"说着指向田边一座砖砌小屋,"更妙的是这'水则房',里头刻度清晰,再不会为争水打架了。
" 李承乾顺着他所指望去,只见小屋墙上刻着精细的水位标尺,旁边还挂着《轮灌章程》。
这是工部新推行的"均水法",将灌溉时间按田亩数精确分配,彻底解决了农户争水的千古难题。
"老丈觉得这稻种如何?" "好是好..."张五犹豫片刻,"就是秧苗期易生虫害。
" 回宫路上,李承乾特意绕道司农寺。
这座往日冷清的衙门如今门庭若市,各地农官往来不绝。
正堂墙上悬挂着巨大的《大唐农事图》,标注着各道特产与耕作时序。
"陛下!"司农卿匆忙迎出,"岭南新到的荔枝苗刚入暖房..." "先说说双穗稻的虫害。
"李承乾直奔主题。
司农卿立即引皇帝来到后院的"验田"。
这里划分成数十个小块,每块种植着不同品种的稻子,有的叶片上罩着细纱,有的旁边种着特殊香草。
"臣等试验发现,间种香茅可驱虫三成。
"司农卿指着一片长势良好的试验田,"若再配合'火诱法'——夜间田边点火盆诱杀飞蛾,效果更佳。
" 李承乾仔细查看每块试验田的记录,突然在一处停下:"这块为何收成格外好?" "陛下明鉴!这是新推的'稻鱼共养'法。
"司农卿兴奋地解释,"田中养鲤,鱼食杂草害虫,鱼粪肥田,一举三得!" "妙!"李承乾击掌赞叹,"速编《种稻新法》,发各州县推广!" 司农寺的偏厅里,几位老农正围着沙盘争论什么。
走近才知是在研讨一种新式犁具——"耧犁",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
"这是河间老农赵铁柱所创。
"司农卿介绍,"臣等稍加改良,加装了调节深浅的机关。
" 李承乾亲自试推了几下,立即发现其价值:"一具可抵三人力!赏赵铁柱绢五十匹,授'农师'衔!" 次日朝会,户部奏报去岁赋税时,特意提到试点"稻鱼法"的州县,平均增收两成。
李承乾当即下诏:免除这些州县三成春税,鼓励更多农户尝试新法。
"陛下,司农寺请拨专款购备良种..."司农卿出列奏道。
崔敦礼立即反对:"国库岂能无限制支出?" "崔卿,"李承乾不慌不忙,"朕问你,若花一贯钱买种,能多收十贯粮,这买卖做不做?" "自然做得..." "这就是了。
"李承乾笑道,"传旨,设'惠民种库',各州县备优选粮种,农户春借秋还,只加一成息。
另选精明吏员为'劝农使',下乡教授新法。
" 这道圣旨引发连锁反应。
各地官员发现,劝农成效直接关系到考绩,纷纷挖空心思引进良种、改进农具。
最积极的要数洛阳令,竟在衙门口摆起"农器擂台",悬赏征集改良设计。
暮春时节,李承乾在禁苑划出百亩地,亲自主持"御耕礼"。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用的全是新式农具——耧犁、脚踏水车、风力扬谷机...围观的老农们看得目不转睛。
"陛下,
李承乾披着蓑衣,蹲在田埂上,指尖拨弄着一株嫩绿的稻秧。
这"双穗稻"是司农寺从岭南引进的新品种,经过去岁试种,收成比寻常稻种高出三成有余。
"陛下,小心泥污了龙袍。
"老农张五在一旁局促地搓着手。
"无妨。
"李承乾笑着指向不远处的水渠,"这新修的闸口可还便利?" 张五顿时眉飞色舞:"便利极了!往年这时候要全家老小轮班踩水车,如今只需扳动闸门,活水自流!"说着指向田边一座砖砌小屋,"更妙的是这'水则房',里头刻度清晰,再不会为争水打架了。
" 李承乾顺着他所指望去,只见小屋墙上刻着精细的水位标尺,旁边还挂着《轮灌章程》。
这是工部新推行的"均水法",将灌溉时间按田亩数精确分配,彻底解决了农户争水的千古难题。
"老丈觉得这稻种如何?" "好是好..."张五犹豫片刻,"就是秧苗期易生虫害。
" 回宫路上,李承乾特意绕道司农寺。
这座往日冷清的衙门如今门庭若市,各地农官往来不绝。
正堂墙上悬挂着巨大的《大唐农事图》,标注着各道特产与耕作时序。
"陛下!"司农卿匆忙迎出,"岭南新到的荔枝苗刚入暖房..." "先说说双穗稻的虫害。
"李承乾直奔主题。
司农卿立即引皇帝来到后院的"验田"。
这里划分成数十个小块,每块种植着不同品种的稻子,有的叶片上罩着细纱,有的旁边种着特殊香草。
"臣等试验发现,间种香茅可驱虫三成。
"司农卿指着一片长势良好的试验田,"若再配合'火诱法'——夜间田边点火盆诱杀飞蛾,效果更佳。
" 李承乾仔细查看每块试验田的记录,突然在一处停下:"这块为何收成格外好?" "陛下明鉴!这是新推的'稻鱼共养'法。
"司农卿兴奋地解释,"田中养鲤,鱼食杂草害虫,鱼粪肥田,一举三得!" "妙!"李承乾击掌赞叹,"速编《种稻新法》,发各州县推广!" 司农寺的偏厅里,几位老农正围着沙盘争论什么。
走近才知是在研讨一种新式犁具——"耧犁",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三道工序。
"这是河间老农赵铁柱所创。
"司农卿介绍,"臣等稍加改良,加装了调节深浅的机关。
" 李承乾亲自试推了几下,立即发现其价值:"一具可抵三人力!赏赵铁柱绢五十匹,授'农师'衔!" 次日朝会,户部奏报去岁赋税时,特意提到试点"稻鱼法"的州县,平均增收两成。
李承乾当即下诏:免除这些州县三成春税,鼓励更多农户尝试新法。
"陛下,司农寺请拨专款购备良种..."司农卿出列奏道。
崔敦礼立即反对:"国库岂能无限制支出?" "崔卿,"李承乾不慌不忙,"朕问你,若花一贯钱买种,能多收十贯粮,这买卖做不做?" "自然做得..." "这就是了。
"李承乾笑道,"传旨,设'惠民种库',各州县备优选粮种,农户春借秋还,只加一成息。
另选精明吏员为'劝农使',下乡教授新法。
" 这道圣旨引发连锁反应。
各地官员发现,劝农成效直接关系到考绩,纷纷挖空心思引进良种、改进农具。
最积极的要数洛阳令,竟在衙门口摆起"农器擂台",悬赏征集改良设计。
暮春时节,李承乾在禁苑划出百亩地,亲自主持"御耕礼"。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用的全是新式农具——耧犁、脚踏水车、风力扬谷机...围观的老农们看得目不转睛。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