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星海征途

关灯
中欧班列的汽笛声渐远,陈氏精密的智能园区却迎来了新的喧嚣。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考察团踏入园区,目光被中央展厅的全息沙盘吸引——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工厂与现实车间同步运转,机械臂的每一次抓取、零件的每一道工序,都在光影中精准复刻。

    考察团负责人赞叹:“这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是未来工业的范本。

    ” 赞誉声中,暗流悄然涌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突然宣布将重新制定量子计算与数字孪生的行业标准,北美科技巨头牵头成立的技术联盟,试图将西方主导的算法框架设为全球准则。

    陈昊在视频会议上据理力争:“我们的量子密钥系统已通过三十七个国家的安全认证,为什么不能纳入标准体系?”对方却以“技术兼容性不足”为由,将陈氏的提案束之高阁。

     与此同时,太空探索热潮席卷全球。

    某国际空间站项目公开招标精密零件供应商,条件严苛到近乎苛刻:零件需承受极端温差与宇宙辐射,且误差必须控制在纳米级别。

    陈昊盯着招标书,想起儿子陈小川在天文馆仰望星空的模样,心中燃起一团火:“我们接下这个挑战。

    ” 研发过程堪比登天。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将零件置于模拟太空环境的舱室内,零下270度的液氮与千度高温交替冲击,每一次测试都可能让数月的努力化为泡影。

    老张带着老技工们组成攻坚小组,用传统钳工的“手感”经验辅助仪器检测。

    “当年给拖拉机修零件,讲究的就是严丝合缝。

    ”老张眯着眼,用千分尺丈量零件变形量,白发与舱室的冷光交织。

     家庭的温暖始终是奋斗的底色。

    李秀兰病情稳定后,在园区开设了“职工食堂博物馆”,陈列着建厂初期的搪瓷缸、铝饭盒,墙上贴着员工们手写的菜谱。

    陈小川放学后常来帮忙,系着迷你围裙给工人递汤,稚嫩的声音在食堂回荡:“叔叔阿姨,这是奶奶教我炖的萝卜牛腩。

    ” 赵德发的残余势力再次出招。

    他们雇佣网络水军在国际论坛散布谣言,称“陈氏的太空零件存在致命缺陷”,甚至伪造出“内部泄露的检测报告”。

    陈建国得知消息后,默默翻出了压在箱底的下岗通知书和创业初期的账本:“这些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