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流风余韵,薪火相传

关灯
碑,刻着李阳的名言:“别总想着改变世界,先让身边的人吃饱饭。

    ” 这日,漠北的“李公庙”迎来了特殊的香客——一群穿着铠甲的女兵。

    为首的女将军抚摸着庙里的青铜土豆,轻声道:“先祖,您当年说‘女子也能顶半边天’,如今漠北的女子不仅能种地,还能守城了。

    ” 她身后的女兵们纷纷献上亲手种的土豆:“请先祖放心,我们定会守住这片土地,让土豆年年丰收。

    ” 庙祝是个白发老者,见状笑道:“女将军们有心了。

    李公在天有灵,定会保佑你们。

    ”他指着庙外的田地,“你们看,今年的土豆花开得多好,这都是托李公的福。

    ” 夕阳下,女兵们的铠甲映着金光,与无边的土豆花田交相辉映,像一幅流动的画。

     数千里外的西域商栈里,掌柜正用大夏的“土豆银币”与波斯商人交易。

    银币上,李阳的侧面像与土豆图案相互依偎。

     “这银币在我们那儿,比黄金还受欢迎。

    ”波斯商人掂着银币,“李阳共主的故事,连我们的苏丹都知道。

    他说,‘若早有土豆,波斯不会有饥荒’。

    ” 掌柜哈哈大笑:“那是自然。

    我们李公说了,‘好东西要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下次给您带些新培育的‘蜜薯’,比糖还甜!” 夜深人静时,商栈的账房先生在灯下记账,算到兴起,哼起了流传百年的歌谣: “李公阳,种土豆, 救万民,定九州。

     土生金,地长油, 吃饱饭,乐悠悠……” 歌声穿过商栈的窗棂,飘向遥远的星空。

    那里,或许有双含笑的眼睛,正注视着这片因他而改变的土地。

     从一颗土豆种,到一个强盛的王朝;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个民族的信仰。

    李阳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时代,化作流淌在大夏人血脉里的基因——敬土、爱人、务实、创新。

     正如博物院最后展柜里的那句话:“种子会发芽,精神会传承。

    只要还有人记得‘吃饱饭’的珍贵,李阳的传奇,就永远不会落幕。

    ” 喜欢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请大家收藏:()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