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最后的挣扎
关灯
小
中
大
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辽东荒原,枯黄的野草在冰碴中瑟缩。
后金骑兵的号角声穿透薄雾,尖锐如刀,将明军残部的营帐震得簌簌发抖。
宁远城外,冻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壕沟里,断戟残刃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光,凝结的血痂与积雪混在一起,化作诡异的暗红色。
这是天启六年的隆冬,距离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铁骑突破抚顺关,不过短短数年,大明王朝的东北边陲已如风中残烛,每一阵朔风都似要将这最后的屏障吹熄。
乾清宫内,铜鹤香炉中升腾的龙脑香与浓重的药味交织缠绕。
二十三岁的朱由校斜倚在金丝楠木榻上,绣着十二章纹的锦被下,嶙峋的轮廓若隐若现。
他的指节深深掐进锦被,指甲在柔软的缎面上留下道道白痕。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梆子声混着宫墙之外的风声,单调而沉闷。
他数到第五下时,剧烈的咳嗽突然撕裂喉咙,仿佛有无数钢针在喉间搅动,帕子上绽开的血痕像极了边关战报上那些刺目的朱批。
七日前锦州失守的消息传来时,他还倚在雕花榻上漫不经心地翻阅奏折,以为不过是寻常败绩,直到探马浑身浴血,跌跌撞撞冲进乾清宫,汇报后金军队已在连山扎营,山海关的烽火台彻夜不熄,他才惊觉祖宗基业竟已摇摇欲坠,如同他此刻虚弱不堪的身躯。
“传内阁诸臣,即刻议事。
”他强撑着想要坐起,玉带勾住了帐幔,青玉坠子“啪嗒”坠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弓着腰候在床前,蜡黄的脸上浮起为难之色,眼角的皱纹因忧虑而更深了几分:“万岁爷,魏公公说雪滑路险……”话音未落,朱由校猛地掀翻矮几,青瓷药碗碎裂在金砖地面,迸溅的药汁在烛光下宛如一滩暗褐色的血。
这声响惊飞了檐下寒鸦,“扑棱棱”的振翅声惊破了死寂。
“朕的江山要塌了,他们还怕沾湿靴子?”他声嘶力竭的怒吼,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愤与绝望。
卯时三刻,文华殿内的炭火噼啪作响,火星迸溅在青砖上,却暖不透满堂寒意。
魏忠贤身着绣着蟒纹的飞鱼服,蟒袍拖过青砖,蟒眼缀着的东珠在烛光下流转冷光,恍若活物的眼睛。
当蓟辽战况被提及,崔呈秀立刻甩着水袖哀号,声音尖锐刺耳:“非将士不用命,实乃天寒地冻,
后金骑兵的号角声穿透薄雾,尖锐如刀,将明军残部的营帐震得簌簌发抖。
宁远城外,冻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壕沟里,断戟残刃在暮色中泛着幽蓝的光,凝结的血痂与积雪混在一起,化作诡异的暗红色。
这是天启六年的隆冬,距离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铁骑突破抚顺关,不过短短数年,大明王朝的东北边陲已如风中残烛,每一阵朔风都似要将这最后的屏障吹熄。
乾清宫内,铜鹤香炉中升腾的龙脑香与浓重的药味交织缠绕。
二十三岁的朱由校斜倚在金丝楠木榻上,绣着十二章纹的锦被下,嶙峋的轮廓若隐若现。
他的指节深深掐进锦被,指甲在柔软的缎面上留下道道白痕。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梆子声混着宫墙之外的风声,单调而沉闷。
他数到第五下时,剧烈的咳嗽突然撕裂喉咙,仿佛有无数钢针在喉间搅动,帕子上绽开的血痕像极了边关战报上那些刺目的朱批。
七日前锦州失守的消息传来时,他还倚在雕花榻上漫不经心地翻阅奏折,以为不过是寻常败绩,直到探马浑身浴血,跌跌撞撞冲进乾清宫,汇报后金军队已在连山扎营,山海关的烽火台彻夜不熄,他才惊觉祖宗基业竟已摇摇欲坠,如同他此刻虚弱不堪的身躯。
“传内阁诸臣,即刻议事。
”他强撑着想要坐起,玉带勾住了帐幔,青玉坠子“啪嗒”坠地,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弓着腰候在床前,蜡黄的脸上浮起为难之色,眼角的皱纹因忧虑而更深了几分:“万岁爷,魏公公说雪滑路险……”话音未落,朱由校猛地掀翻矮几,青瓷药碗碎裂在金砖地面,迸溅的药汁在烛光下宛如一滩暗褐色的血。
这声响惊飞了檐下寒鸦,“扑棱棱”的振翅声惊破了死寂。
“朕的江山要塌了,他们还怕沾湿靴子?”他声嘶力竭的怒吼,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无尽的悲愤与绝望。
卯时三刻,文华殿内的炭火噼啪作响,火星迸溅在青砖上,却暖不透满堂寒意。
魏忠贤身着绣着蟒纹的飞鱼服,蟒袍拖过青砖,蟒眼缀着的东珠在烛光下流转冷光,恍若活物的眼睛。
当蓟辽战况被提及,崔呈秀立刻甩着水袖哀号,声音尖锐刺耳:“非将士不用命,实乃天寒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