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汗父点拨·兵道启蒙埋根基
关灯
小
中
大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未时,白旗大营中军帐内的沙盘前,多尔衮展开那张泛黄的羊皮战阵图——七岁时用木炭画的线条虽稚嫩,却清晰标注着“八旗聚阵”“骑兵先冲”的字样。
阿济格、多铎、图尔格、伊尔登、阿拜、塔拜、巴布海、希福等围站两侧,目光都落在图上,听多尔衮缓缓道:“当年萨尔浒之战,阿玛就是用这‘聚则强、快则胜’的道理,破了明军十万分兵。
三日后议政殿,我们也要用这道理应对——集中白旗精锐守要地,以快打慢阻援军,方能不败。
” 多铎伸手抚过图上的“鹿角号”标记,笑道:“十四哥,我还记得当年你画这图时,木炭断了三次,还是苏玛拉姑帮你找的新炭。
” “你倒记得清楚,”多尔衮失笑,“那时你只顾着玩缴获的明军小旗,哪会注意这些。
” 正说着,帐外传来侍卫通报:“十四爷,穆里玛大人回报,东门外的火炮已调试完毕,他说按当年萨尔浒‘骑兵包抄’的法子,在黑松林设了三处伏兵,若蒙古骑兵进城,可从侧翼突袭。
” 图尔格点头:“穆里玛这是把汗王的战术用活了。
当年正白旗绕后包抄明军,如今我们用轻骑伏杀蒙古兵,异曲同工。
” 多尔衮目光再次落向战阵图,记忆如潮水般漫过——那是天命四年萨尔浒之战的决胜日,他七岁,在汗王帐中,第一次真正触摸到“兵道”的精髓。
【闪回·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战场·汗王中军帐】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帐内已弥漫着松木与墨汁的气息。
努尔哈赤身着明黄色龙纹甲胄,正俯身于舆图前推演战局,代善(正红旗旗主)、阿敏(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皇太极(正白旗旗主)分立两侧,帐外传来甲胄碰撞声与号角的预备音——今日是围歼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胜时刻。
七岁的多尔衮悄悄溜进帐内,身上还穿着那件小镶白旗甲胄,手里攥着一把从校场捡来的光滑石子。
他不敢靠近汗父与诸位兄长,便蹲在帐角,用石子在地上模仿舆图上的布阵:将八颗颜色各异的石子(代表八旗)紧紧聚在一处,又取来一颗较大的石子(代表明军),放在离八旗石子很远的地方,还故意将其周围的小石子(明军分兵)散成几堆。
“你这是在做什么?”努尔哈赤的声音突然在头顶响起,多尔衮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躬身:“阿玛,我在学您布阵。
” 努尔哈赤俯身,看着地上的石子阵,指着那颗孤立的大石子问:“为何不让这颗‘明兵’与其他小石子聚在一起?反而让它们散得远远的?” “因为分开则弱,聚则强,”多尔衮仰头,眼中满是认真,“昨日阿玛说,明军分兵四路,就像把手指分开,打不疼人;我们八旗聚在一起,像攥紧的拳头,能一拳把他们打垮。
所以我把‘明兵’分开,把我们的石子聚在一起。
” 帐内众人都笑了,代善道:“十四弟小小年纪,竟能记住汗阿玛的话,难得。
” 努尔哈赤却没笑,反而拿起一颗代表正黄旗的石子,在手中摩挲:“你说得对,‘聚’是兵道的根基,但光有聚还不够,还要有‘快’。
你看这颗石子,若它是正黄旗的骑兵,该如何破那散阵的明兵?” 多尔衮歪着头想了想,拿起那颗正黄旗石子,快速推向散在最外围的“明军小石子”:“像十二哥(阿济格)那样,快一点冲过去,趁他们还没来得及聚在一起,就把他们打散!” “说得好!”努尔哈赤大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骑兵如疾风,兵贵神速——若等明军反应过来,把散兵聚成阵,就算我们八旗聚在一起,也要付出更大代价。
当年你祖父(塔克世)与明兵作战,就是因为太慢,让明兵占了先机,才吃了败仗。
你要记住,战场之上,一秒之差,可能就是胜败之别。
” 多尔衮似懂非懂地点头,刚要再问,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正黄旗侍卫穆尔哈齐(穆里玛之父,此时为正黄旗前锋参领)手持捷报,高声喊道:“启禀汗王!十二贝勒(阿济格)率正黄旗骑兵攻破明军左翼,八贝勒(皇太极)的正白旗已绕至明军后方,截断其退路!杜松部主力被困萨尔浒山,请求汗王下令总
阿济格、多铎、图尔格、伊尔登、阿拜、塔拜、巴布海、希福等围站两侧,目光都落在图上,听多尔衮缓缓道:“当年萨尔浒之战,阿玛就是用这‘聚则强、快则胜’的道理,破了明军十万分兵。
三日后议政殿,我们也要用这道理应对——集中白旗精锐守要地,以快打慢阻援军,方能不败。
” 多铎伸手抚过图上的“鹿角号”标记,笑道:“十四哥,我还记得当年你画这图时,木炭断了三次,还是苏玛拉姑帮你找的新炭。
” “你倒记得清楚,”多尔衮失笑,“那时你只顾着玩缴获的明军小旗,哪会注意这些。
” 正说着,帐外传来侍卫通报:“十四爷,穆里玛大人回报,东门外的火炮已调试完毕,他说按当年萨尔浒‘骑兵包抄’的法子,在黑松林设了三处伏兵,若蒙古骑兵进城,可从侧翼突袭。
” 图尔格点头:“穆里玛这是把汗王的战术用活了。
当年正白旗绕后包抄明军,如今我们用轻骑伏杀蒙古兵,异曲同工。
” 多尔衮目光再次落向战阵图,记忆如潮水般漫过——那是天命四年萨尔浒之战的决胜日,他七岁,在汗王帐中,第一次真正触摸到“兵道”的精髓。
【闪回·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萨尔浒战场·汗王中军帐】 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帐内已弥漫着松木与墨汁的气息。
努尔哈赤身着明黄色龙纹甲胄,正俯身于舆图前推演战局,代善(正红旗旗主)、阿敏(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正蓝旗旗主)、皇太极(正白旗旗主)分立两侧,帐外传来甲胄碰撞声与号角的预备音——今日是围歼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胜时刻。
七岁的多尔衮悄悄溜进帐内,身上还穿着那件小镶白旗甲胄,手里攥着一把从校场捡来的光滑石子。
他不敢靠近汗父与诸位兄长,便蹲在帐角,用石子在地上模仿舆图上的布阵:将八颗颜色各异的石子(代表八旗)紧紧聚在一处,又取来一颗较大的石子(代表明军),放在离八旗石子很远的地方,还故意将其周围的小石子(明军分兵)散成几堆。
“你这是在做什么?”努尔哈赤的声音突然在头顶响起,多尔衮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躬身:“阿玛,我在学您布阵。
” 努尔哈赤俯身,看着地上的石子阵,指着那颗孤立的大石子问:“为何不让这颗‘明兵’与其他小石子聚在一起?反而让它们散得远远的?” “因为分开则弱,聚则强,”多尔衮仰头,眼中满是认真,“昨日阿玛说,明军分兵四路,就像把手指分开,打不疼人;我们八旗聚在一起,像攥紧的拳头,能一拳把他们打垮。
所以我把‘明兵’分开,把我们的石子聚在一起。
” 帐内众人都笑了,代善道:“十四弟小小年纪,竟能记住汗阿玛的话,难得。
” 努尔哈赤却没笑,反而拿起一颗代表正黄旗的石子,在手中摩挲:“你说得对,‘聚’是兵道的根基,但光有聚还不够,还要有‘快’。
你看这颗石子,若它是正黄旗的骑兵,该如何破那散阵的明兵?” 多尔衮歪着头想了想,拿起那颗正黄旗石子,快速推向散在最外围的“明军小石子”:“像十二哥(阿济格)那样,快一点冲过去,趁他们还没来得及聚在一起,就把他们打散!” “说得好!”努尔哈赤大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骑兵如疾风,兵贵神速——若等明军反应过来,把散兵聚成阵,就算我们八旗聚在一起,也要付出更大代价。
当年你祖父(塔克世)与明兵作战,就是因为太慢,让明兵占了先机,才吃了败仗。
你要记住,战场之上,一秒之差,可能就是胜败之别。
” 多尔衮似懂非懂地点头,刚要再问,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正黄旗侍卫穆尔哈齐(穆里玛之父,此时为正黄旗前锋参领)手持捷报,高声喊道:“启禀汗王!十二贝勒(阿济格)率正黄旗骑兵攻破明军左翼,八贝勒(皇太极)的正白旗已绕至明军后方,截断其退路!杜松部主力被困萨尔浒山,请求汗王下令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