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冬暖豆香

关灯
大铁锅里倒豆浆时,看见锅底刻着个“王”字,和豆腐坊的石磨底一模一样。

     “这锅是三百年前王家的!”爹突然惊呼,“你爷爷说过,当年被张家抢走,没想到还在。

    ” 豆浆在锅里慢慢凝结,蒸汽中竟浮出人影——有王记豆腐坊的老掌柜在磨豆子,有刘寡妇的爹在添柴火,还有老栓头年轻时挑着糖瓜担走过青石板路。

    张少爷看着人影,突然红了眼眶:“原来...我家欠的不只是黄豆。

    ” 赵铁柱蹲在灶膛前添柴,铜铃铛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倒像是在给蒸汽里的人影伴奏。

    “三妮,你看这豆腐脑!”他指着锅里,凝结的豆腐脑竟自己分成了数十块,每块上都浮着个小小的“和”字。

     宴席开始,西街的人都来了。

    赵婶抱着孙子,张少爷挨着爹坐,刘半仙举着酒杯敬灶王爷。

    我给每个人盛豆腐时,发现碗底都印着莲花纹,和青铜模子刻的一般无二。

     “这豆腐里有糖瓜味!”老陈头咂着嘴,“像老栓头卖的那种。

    ” “还有艾草香!”张少爷指着自己的碗,“是秘谱里治风寒的方子。

    ” 我笑着点头,往灶王爷的供桌上也摆了一碗。

    画像上的灶王爷,胡须上像沾了层白霜,笑得眉眼弯弯。

    赊账簿摊在供桌旁,最后一页的字迹被蒸汽润得发软:“冬至团圆,账清人安”。

     回家时,雪已经停了。

    赵铁柱背着我踩过青石板,棉鞋踩在雪上“咯吱”响。

    “三妮,”他突然停下,“明年冬至,咱把豆腐坊的门板卸了,摆上几十张桌子,让西街的人都来吃豆腐脑。

    ” 我趴在他背上点头,闻到他棉袄里飘出的豆香,混着雪后的清冽气,像极了奶奶说过的“日子该有的味道”。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记,敲得格外响,像是在给这年的账画了个暖乎乎的句号。

     灶王爷画像旁,那串铜铃铛、铜钥匙、青铜豆荚还在轻轻晃,月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拼出个完整的“家”字。

    谁也没注意到,赊账簿的最后一页,悄悄多了行小字:“岁岁豆香,年年团圆”。

     (第八章完) 喜欢灶王爷的赊账簿请大家收藏:()灶王爷的赊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