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烟火为证

关灯
除夕这天,西街的鞭炮声从清晨响到日暮。

    我蹲在豆腐坊的灶台前贴春联,红纸裁得方方正正,上面的豆香门第四个字是赵铁柱写的,笔锋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憨实的喜庆。

    灶王爷画像前摆着三碗刚出锅的豆腐脑,卧着金黄的鸡蛋,热气腾腾地漫过供桌,在西街人家的账本上洇出淡淡的水痕。

     三妮,快来看这宝贝!赵铁柱抱着个木匣子从里屋跑出来,棉袄上沾着糯米粉——他一早就跟着爹蒸年糕,说是要给灶王爷。

    木匣子里铺着红绒布,摆着枚黄铜铸就的账筹,两面分别刻着与,边缘磨得发亮,像是被无数只手摩挲过。

     这是从奶奶的嫁妆箱底翻出来的,我指尖抚过冰凉的账筹,突然想起爹说过,早年记账不用纸笔,全靠这玩意儿记数,奶奶说过,真正的账,记在心里比写在纸上牢。

     正说着,巷口传来马车轱辘声。

    张少爷带着家丁送来半车年货,腊鱼腊肉挂满了车辕,最惹眼的是块红绸包着的东西,揭开一看,竟是块崭新的豆腐板,上面用朱砂画着青铜模子的莲花纹。

    杨伯说您家的老豆腐板裂了,张少爷笑得腼腆,我请木匠照着三百年前的样式新做了块,算...算我赊的,明年的黄豆加倍还。

     爹站在灶台前笑,手里的锅铲敲得铁锅响:傻小子,西街人的账哪用这么算?他往张少爷手里塞了碗豆腐脑,尝尝今年的新卤水,加了老井的冬雪水,比往年甜。

     张少爷捧着碗蹲在门槛上,喝得鼻尖冒汗,突然指着账本上的字迹:杨姑娘,您这新账页咋空着?我翻开西街人家的最后一页,果然还是片空白。

    赵铁柱抢过账筹往纸上一压,印出个清晰的字:这页得记咱西街最金贵的账。

     傍晚时分,西街的男女老少都聚到了豆腐坊。

    赵婶提着篮自家种的青菜,老陈头扛来捆扎灯笼的芦苇杆,连城隍庙的老道都揣着两串糖瓜来了,说是给灶王爷补补账。

    刘半仙不知从哪儿摸出件红肚兜,正是当年井里漂着的那件,此刻洗得干干净净,上面绣的灶王爷被香火熏得愈发鲜亮。

     今晚咱要记笔大账!刘半仙举着账筹高声道,唾沫星子溅在年糕上,三百年的恩怨都了了,该给灶王爷立个新规矩——往后西街人的账,只记情分,不记亏欠! 众人轰然应和,赵铁柱突然扛来块门板当桌子,把西街人家的账本摊在上面。

    我握着毛笔蘸了墨,却迟迟落不下去——该记些什么呢?是记张少爷三年来送的黄豆,还是记赵婶常塞给我的腌菜,或是记赵铁柱总偷偷往我兜里塞的芝麻糖? 该记这个!爹突然从灶膛里掏出块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