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51 硙wèi(位)“碓硙扇??舂簸扬”

关灯
精于训诂:他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对《汉书》中艰深的古字、名物制度、典章故实进行了精准的解释,扫除了阅读障碍。

     实事求是:他的注释态度严谨,对于不清楚的内容会注明“未详其义”,而非牵强附会。

     影响深远:他的注本成为后世研究《汉书》最权威、最基础的参考,至今不可或缺。

    他为《急就篇》所作的注,同样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雍父与鲁班的技术贡献及影响 雍父: 身份:传说中黄帝的臣子(一说为周人)。

     贡献:“作舂”,即发明了杵臼这种舂米工具。

    这是粮食加工史上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人们从单纯食用烧烤的整粒谷物,过渡到可以脱去谷壳,食用更易消化、口感更好的米粒。

     当时影响: 1.提升饮食质量:使主食更加精细,改善了营养吸收。

     2.解放生产力:虽然仍需人力,但相比更原始的方法,效率有所提高。

     3.奠定基础:杵臼的原理为后世更先进的加工机械(如水碓)提供了思路。

     鲁班: 身份:(约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末期鲁国着名的工匠、发明家,被后世木匠、建筑等行业尊为“祖师”。

     贡献:“作硙”,即发明了石磨。

    这是将谷物从“粒食”推向“粉食”(面食)的关键发明。

     当时影响: 1.饮食革命:开启了面食文化的大门,馒头、面条、饼等食物得以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2.提高效率:石磨的连续旋转研磨,其加工效率和出粉质量远高于杵臼的捣击。

     3.推动相关产业:促进了小麦等适合磨粉的作物种植,也催生了烘焙、制面等新的手工业。

     雍父和鲁班的故事,是中华文明史上关于技术创新的两个标志性坐标。

    他们的传说,深刻地揭示了技术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 1.技术是文明进步的底层驱动力:历史的叙述常聚焦于王侯将相,但真正改变亿万人日常生活、塑造文明面貌的,往往是像杵臼和石磨这样的“微小”发明。

    一个技术突破(如石磨),可以催生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圈,其影响之深远,不亚于一场战争或一次变法。

     2.技术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雍父和鲁班,都是为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生。

    他们不是空谈的理论家,而是动手的实践者。

    社会的发展永远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技术人才正是运用智慧和技能,将问题转化为进步契机的核心力量。

     3.创新需要传承与迭代:没有雍父“作舂”的基础,或许就不会有鲁班“作硙”的飞跃。

    技术的发展具有累积性。

    每一位技术人才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的每一次创新,又为后人的突破搭建了新的阶梯。

    这种连绵不断的传承与迭代,是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结论:颜师古这条简短的注释,背后蕴含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技术史。

    它提醒我们,在仰望思想星空与权力巅峰的同时,更应铭记那些“俯首耕耘”的创造者。

    一个文明能否持续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培养、尊重并善用它的“雍父”和“鲁班”。

    在当今这个科技决定国力的时代,回望这两位上古的技术之神,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古老智慧与时代新义。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