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河东渡
关灯
小
中
大
吕省甥等倒戈功臣,以示恩信。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强大的秦军仍驻留在晋国境内。
虽然他们是功臣,但毕竟是外国军队,久驻于国都附近,难免引人侧目,亦非长久之计。
重耳与心腹们紧急商议。
赵衰道:“秦军助我,恩德如山。
然‘请神容易送神难’,需妥善处置,既要酬其大功,全两国之好,亦需尽快使国政恢复正常,示天下以晋国已安。
” 狐偃老谋深算:“秦伯之意,在于东扩。
我新君初立,不宜与之龃龉。
当以上卿之礼厚待公孙枝将军,犒军之物加倍供给。
同时,可婉转告知,晋国内乱已平,怀公已遁,不敢再劳烦秦军久驻辛劳。
我可承诺,一旦国内彻底安定,必亲自或遣重臣入秦致谢,并商谈后续盟好及……或许的割地酬谢之事。
”割地是敏感话题,但狐偃知道,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代价。
重耳从之,以极其谦恭和感激的态度,与公孙枝商议。
公孙枝亦知久留无益,且秦穆公的本意也是扶植一个亲秦的晋君而非占领晋国,在得到重耳丰厚酬劳和未来承诺后,便欣然同意,率领秦军班师回国。
晋国上下,至此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当晋国权力更迭、中原焦点汇聚于大河之北时,东南之地,吴国公子季札挂剑徐君墓的故事,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发酵。
季札的诚信之美名,不仅在中原士大夫间流传,更深深刺激了一个与吴国相邻、同样处于崛起阶段的国度——越国。
越国,断发纹身,风俗更为原始蛮荒,长期以来被视为吴国的附庸或边缘存在。
越王允常听闻“季札挂剑”之事后,召集群臣,感叹道:“吴有公子如此,重诺轻宝,其国岂可小觑?其志岂仅在文化礼仪?” 一位越国老臣沉吟道:“大王所言极是。
季札之贤,显吴国之教化。
然吴王寿梦以来,扩军备武,北结中原,其心恐非仅满足于称霸荆蛮。
我越国与吴毗邻,若吴强盛,必图于我。
我等不可不早做准备。
” 允常深以为然。
吴国的文明化和战略扩张,让越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模仿、竞争的欲望,开始在越国统治阶层中萌芽。
他们开始更加留意吴国的动向,暗中加强武备,并也开始尝试与更远方的楚国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接触,试图在吴楚两大强邻之间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东南之地的格局,因一把诚信的宝剑,悄然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
吴越恩怨的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埋下,只待时机破土而出。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强大的秦军仍驻留在晋国境内。
虽然他们是功臣,但毕竟是外国军队,久驻于国都附近,难免引人侧目,亦非长久之计。
重耳与心腹们紧急商议。
赵衰道:“秦军助我,恩德如山。
然‘请神容易送神难’,需妥善处置,既要酬其大功,全两国之好,亦需尽快使国政恢复正常,示天下以晋国已安。
” 狐偃老谋深算:“秦伯之意,在于东扩。
我新君初立,不宜与之龃龉。
当以上卿之礼厚待公孙枝将军,犒军之物加倍供给。
同时,可婉转告知,晋国内乱已平,怀公已遁,不敢再劳烦秦军久驻辛劳。
我可承诺,一旦国内彻底安定,必亲自或遣重臣入秦致谢,并商谈后续盟好及……或许的割地酬谢之事。
”割地是敏感话题,但狐偃知道,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代价。
重耳从之,以极其谦恭和感激的态度,与公孙枝商议。
公孙枝亦知久留无益,且秦穆公的本意也是扶植一个亲秦的晋君而非占领晋国,在得到重耳丰厚酬劳和未来承诺后,便欣然同意,率领秦军班师回国。
晋国上下,至此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当晋国权力更迭、中原焦点汇聚于大河之北时,东南之地,吴国公子季札挂剑徐君墓的故事,正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发酵。
季札的诚信之美名,不仅在中原士大夫间流传,更深深刺激了一个与吴国相邻、同样处于崛起阶段的国度——越国。
越国,断发纹身,风俗更为原始蛮荒,长期以来被视为吴国的附庸或边缘存在。
越王允常听闻“季札挂剑”之事后,召集群臣,感叹道:“吴有公子如此,重诺轻宝,其国岂可小觑?其志岂仅在文化礼仪?” 一位越国老臣沉吟道:“大王所言极是。
季札之贤,显吴国之教化。
然吴王寿梦以来,扩军备武,北结中原,其心恐非仅满足于称霸荆蛮。
我越国与吴毗邻,若吴强盛,必图于我。
我等不可不早做准备。
” 允常深以为然。
吴国的文明化和战略扩张,让越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模仿、竞争的欲望,开始在越国统治阶层中萌芽。
他们开始更加留意吴国的动向,暗中加强武备,并也开始尝试与更远方的楚国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接触,试图在吴楚两大强邻之间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东南之地的格局,因一把诚信的宝剑,悄然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
吴越恩怨的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埋下,只待时机破土而出。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