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下初程 · 嫩江的黑土炊烟

关灯
一个踏实、忙碌的东北小城。

    街道宽阔,楼房不高,行人步履从容。

    楚凡找了个靠近火车站的小旅馆住下,卸下厚重的行囊,感觉身体都轻快了许多。

     安顿好后,他循着香味,找到了一家街角的早餐店。

    店里热气腾腾,坐满了吃着早点、喝着白酒聊天的本地人。

    他点了一碗豆腐脑,然而这碗豆腐脑与他熟悉的南方咸辣或甜味都不同——卤汁是浓郁的、带着肉末和蘑菇香的咸口,上面居然还撒了一把香菜和辣椒油。

    他又要了两个炸得金黄酥脆的大果子(油条),就着热乎乎的豆腐脑吃下去,肠胃瞬间被一种扎实的暖意包裹。

     “小伙子,外地来的吧?”旁边桌一位穿着旧棉袄的大爷呷了一口白酒,笑眯眯地问,“咱这旮沓的豆腐脑,吃得惯不?” “挺好的,味道很实在。

    ”楚凡笑着回答。

     “那是!咱黑土地长出来的豆子,做的豆腐脑能不香吗?”大爷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

     这顿早餐,让楚凡真切地感受到了从“观赏之地”到“生活之地”的转变。

    漠河的美,是令人敬畏的、需要仰视的;而嫩江,它的魅力则沉淀在这日常的烟火气里,在这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和人们满足的笑容里。

     下午,楚凡没有去任何景点,他只是沿着城外的公路漫无目的地行走。

    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此刻被积雪覆盖,但可以想象春夏时节,这里必定是翻滚着绿色或金色浪涛的粮仓。

    一些残留的、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秆垛,像一个个金色的堡垒,矗立在雪原上,诉说着去年的丰收。

     他看到远处有大型的农业机械在仓储场地间移动,发出沉闷的轰鸣。

    偶尔有拉着粮食的大卡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带起一阵混合着尘土和柴油味的冷风。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土地”和“产出”息息相关。

    漠河的守江人老吴守护的是记忆和边界,而嫩江的人们,则是在这片肥沃的黑土上,耕耘着生活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