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龙门试铳锋

关灯
日将亲携试制心得前来。

    ” “好!鲁密铳便是根基!务必求其坚、求其利!欧师傅,烦劳您亲自盯着,先按此图样,督造铳管!” 欧铁胆刚安顿好他的宝贝泥范,闻言大步走来,抓起图纸扫了几眼,又掂了掂李玉横递过来的一根佛郎机旧铳管,嗤笑一声:“佛郎机?铁皮卷的破烂!鲁密铳?管壁厚实些罢了! 放心,东家!取上等熟铁,烧红捶打卷筒,接缝熔锻密实,再反复淬炼回火!这路数俺们熟得很!管保比图中的更结实三分!炸膛?哼,除非装十倍药!” 他粗糙的手指用力点在图纸上,“真正的难关,是这长管的钻孔!管长三尺余,要钻得笔直、内壁光滑如镜,一丝毛刺不得有!稍有偏差,弹丸卡滞便是炸膛!” 刘老栓和郑大锤闻声凑了过来。

    刘老栓仔细看着图纸上标注的铳管尺寸和膛径,叹道:“欧师傅说的是,人力钻这长管,全凭手上功夫和水磨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力道时大时小,手臂难免酸软抖动,钻头稍有歪斜,内壁便不平,轻则刮弹丸费劲,重则卡滞炸膛。

     钻头红热更是常事,全靠水浇,稍慢一步,钻头钝了废了是小,伤了管坯事大,钻一管,非旬日(十天)不可成! 俺们这十来个老兄弟,起早贪黑,一月下来,能得二十余根好管,已是极限!” 张行眉头紧锁,一月二十余管?这效率实在太低!他望向工棚角落堆积的熟铁条,又看看匠人们疲惫而专注的脸庞,深知这已是他们技艺和体力的极限。

     目光扫过刘老栓那台笨重的人力钻床,再看向棚外轰鸣涧水旁那架已具雏形的巨大水车骨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脑海! “刘师傅,郑师傅,欧师傅!”张行声音带着一丝被压抑的兴奋,指向那奔腾的涧水,“人力钻管,难在力道不均、钻速不稳、冷却难续,更兼耗时日久,产出有限! 我们眼前这奔流不息的水,力道均匀绵长,取之不尽,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力源吗?” 众人一愣,目光顺着他的手指,投向那轰鸣的水车。

     “我们何不试试,用水车之力来助我们钻管?”张行快步走到水车旁,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迅速勾勒:“不必做成那精巧复杂的西洋钻床(他知道此时提这个不现实)。

     我们只需用水车带动一个转轮,让转轮来摇那钻杆!就像水车带动水排鼓风那样!摇臂用绳索或皮带,带动钻杆旋转!” 接着,他画了一个长方形代表滑台,上面一个代表钻杆的线:“钻杆固定在一个可以前后滑动的滑架上!人力钻管时,钻杆既要旋转又要推进,两股力都由人手控制,极易出错。

     现在,水车负责提供稳定持续的旋转之力,人只需专注于控制滑架,稳稳地、均匀地向前推进钻杆!” 他的树枝指向滑架尾部,画了一个手轮和螺杆的简易符号。

     随后又指向引水渠,又画了一条线引到钻头位置,“同时,从这渠中分出一股细流,用长竹管或木槽引过来,直接对准钻头和管坯接触点! 实现不间断的冷却和润滑!省却了人力不断浇水的麻烦,更大大降低了钻头红热崩裂、管坯受热变形的风险。

     如此,水既提供了稳定旋转之力,又提供了持续冷却润滑之液,匠师只需专心控制进给的稳与直!岂不是既能大大提升钻孔质量,减少废品,又能数倍乃至十倍地加快钻孔速度?” 深谷之中,匠人们先是一阵沉默,旋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刘老栓浑浊的老眼骤然亮得惊人,猛地一拍大腿:“妙啊!东家,人力摇钻,力道难匀,手臂酸软时便是钻歪之始! 若水车能担起这转的千斤力气活,俺们只需稳住滑架,像推那最精细的刨子一般,心无旁骛地往前稳稳推送,这力道可就均匀无比了! 内膛必能更直更光!那竹管引水更是绝了!钻头不红,管子不烫,省下多少功夫和物料!” 郑大锤激动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