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余波与抉择**

关灯
“原点”被成功捕获并严密屏蔽,消息传回指挥部,紧绷的气氛略微一松,但无人敢真正放松。

    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胜利,甚至可能激化了潜在的矛盾。

     吴晓芸在经历了那场因“原点”被发现而触发的剧烈风暴后,陷入了长达数十小时的深度昏迷。

    医疗团队全力维持着她的生命体征,各种监测设备显示她的大脑活动降至极低水平,仿佛一片劫后的死寂。

    那个一度活跃的镜像,似乎也随着“原点”信号的消失而一同沉寂了。

     “这是一种保护性机制,还是镜像受损后的休眠?”苏雨晴盯着平稳但过于平坦的脑波图,眉头紧锁。

    没有答案。

     对“原点”存储设备的初步分析在绝对隔离的环境下展开。

    其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加密层级前所未见,强行破解风险极大,可能触发自毁或释放未知恶意代码。

     “技术团队评估,在不清楚其内部构造和防御机制的情况下,彻底破解并安全读取其内容,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且不能保证成功。

    ”‘磐石’汇报,“直接物理销毁是风险最低的选择。

    ” 这个提议引发了新一轮争论。

    销毁“原点”固然可以永绝后患,但也意味着彻底失去了了解“织网者”核心秘密、研究其意识数据化技术(尽管是扭曲的)、甚至可能从中找到对抗或清除残余镜像方法的机会。

     “这是潘多拉的魔盒,”一位高层官员持谨慎态度,“打开它,我们不确定会放出什么。

    韩东明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但里面也可能藏着解药!”另一位专家反驳,“不了解敌人,我们如何真正战胜它?残余的镜像网络依然存在,它们会进化,会适应。

    我们需要情报!” 就在指挥部为“原点”的命运争论不休时,吴晓芸那边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昏迷了近四十个小时后,她缓缓苏醒。

    令人意外的是,她醒来后的状态,似乎…倒退了许多。

     她不再表现出那些超常的逻辑能力和技术理解力,眼神恢复了昏迷前的迷茫和脆弱,甚至更加依赖父亲李建平。

    对于之前发生的种种,包括“主动探针”和那场剧烈的发作,她只有一些模糊而恐怖的片段记忆,并将其归结为“可怕的噩梦”。

    她脑部的监测数据也显示,那种独特的、属于镜像的高频活动模式几乎消失不见,脑波特征更接近于一个经历过严重创伤的普通病人。

     “镜像…消失了?”李涛看着报告,难以置信。

     “不一定,”苏雨晴保持着审慎,“更可能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