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双碑立骨(上)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六章双碑立骨(上)
秦昭王四十八年夏六月,邯郸城的暑气像火炭般炙人。
陈墨躺在代郡别馆的胡床上,看着阿禾用艾草水擦拭自己腰间的剑伤。
伤口已化脓,脓血混着艾草汁滴在青玉砖上,洇出暗褐色的花纹,形如长平战场上的枯骨。
“疼吗?”阿禾的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檐角的铜铃,她手中的布条浸透了从匈奴人那里换来的金疮药,“李牧将军说,若不是你挡在我身前,那剑便要刺穿我的咽喉。
” 陈墨望着头顶的代郡藻井——那是用赵国特有的绿松石镶嵌的玄鸟图腾,与他胸前的胎记相映成趣。
三天前的劫营之乱中,他替阿禾挡下李斯门客的剑,自己却昏迷了两日。
此刻清醒过来,第一个念头竟是摸向枕下的《慎战》篇竹简——还好,竹简上的血渍虽干,字迹仍清晰可辨。
“不疼。
”他扯出一丝苦笑,“比起长平战场上的伤,这算不得什么。
” 阿禾忽然放下药碗,从袖中取出半块玉佩,正是陈墨在长平战场捡到的那块。
玉佩的纹路与代郡别馆的玄鸟图腾完全吻合,缺口处还沾着未洗去的血垢。
“你昏迷时,一直在喊‘阿禾’‘三郎’。
”她的指尖抚过玉佩缺口,“还有‘代郡公主’。
陈墨,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 窗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打断了她的话。
陈墨按住她的手,示意噤声。
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别馆外,接着传来李牧的声音:“陈司马醒了吗?平原君有请。
” 议事厅里,平原君赵胜正在擦拭子龙鼎。
鼎身新刻的“秦赵同和”四字还带着铜腥味,与原本的蟠螭纹形成鲜明对比。
陈墨注意到,厅中多了几个陌生面孔,皆是赵国老牌贵族,腰间佩着的不是玉珏,而是象征复仇的青铜匕首。
“秦使伤愈了?”赵胜的语气比上次缓和,但目光仍带着审视,“昨日接到消息,秦王已罢黜白起的‘假节钺’,命王翦停止攻赵。
” 陈墨心中一震,知道这是吕不韦在咸阳发力的结果。
他取出吕不韦的密信,信中用粟特语写着:“《吕氏春秋·慎战》篇已上呈秦王,王曰‘可试’。
” “这是盟书草案。
”他将竹简递给赵胜,“吕相国提议,双碑选址在长平丹水两岸,秦碑刻‘武安君白起克赵于此’,赵碑刻‘赵卒四十万魂归之所’,两碑之间架木桥相连,名曰‘息兵桥’。
” “息兵桥?”一位白发贵族冷笑,“秦人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赵国四十万冤魂,如何能与屠夫共享丹水?” “此碑非为秦人歌功,”陈墨直视对方血红的眼睛,“而是为了让后世知道,战争的代价有多惨重。
”他指了指子龙鼎,“就像这鼎,裂痕永远都在,但我们可以用新铜修补,让它盛酒,而不是盛血。
” 厅中响起低低的
陈墨躺在代郡别馆的胡床上,看着阿禾用艾草水擦拭自己腰间的剑伤。
伤口已化脓,脓血混着艾草汁滴在青玉砖上,洇出暗褐色的花纹,形如长平战场上的枯骨。
“疼吗?”阿禾的声音轻得像风吹过檐角的铜铃,她手中的布条浸透了从匈奴人那里换来的金疮药,“李牧将军说,若不是你挡在我身前,那剑便要刺穿我的咽喉。
” 陈墨望着头顶的代郡藻井——那是用赵国特有的绿松石镶嵌的玄鸟图腾,与他胸前的胎记相映成趣。
三天前的劫营之乱中,他替阿禾挡下李斯门客的剑,自己却昏迷了两日。
此刻清醒过来,第一个念头竟是摸向枕下的《慎战》篇竹简——还好,竹简上的血渍虽干,字迹仍清晰可辨。
“不疼。
”他扯出一丝苦笑,“比起长平战场上的伤,这算不得什么。
” 阿禾忽然放下药碗,从袖中取出半块玉佩,正是陈墨在长平战场捡到的那块。
玉佩的纹路与代郡别馆的玄鸟图腾完全吻合,缺口处还沾着未洗去的血垢。
“你昏迷时,一直在喊‘阿禾’‘三郎’。
”她的指尖抚过玉佩缺口,“还有‘代郡公主’。
陈墨,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 窗外突然传来马蹄声,打断了她的话。
陈墨按住她的手,示意噤声。
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别馆外,接着传来李牧的声音:“陈司马醒了吗?平原君有请。
” 议事厅里,平原君赵胜正在擦拭子龙鼎。
鼎身新刻的“秦赵同和”四字还带着铜腥味,与原本的蟠螭纹形成鲜明对比。
陈墨注意到,厅中多了几个陌生面孔,皆是赵国老牌贵族,腰间佩着的不是玉珏,而是象征复仇的青铜匕首。
“秦使伤愈了?”赵胜的语气比上次缓和,但目光仍带着审视,“昨日接到消息,秦王已罢黜白起的‘假节钺’,命王翦停止攻赵。
” 陈墨心中一震,知道这是吕不韦在咸阳发力的结果。
他取出吕不韦的密信,信中用粟特语写着:“《吕氏春秋·慎战》篇已上呈秦王,王曰‘可试’。
” “这是盟书草案。
”他将竹简递给赵胜,“吕相国提议,双碑选址在长平丹水两岸,秦碑刻‘武安君白起克赵于此’,赵碑刻‘赵卒四十万魂归之所’,两碑之间架木桥相连,名曰‘息兵桥’。
” “息兵桥?”一位白发贵族冷笑,“秦人倒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我赵国四十万冤魂,如何能与屠夫共享丹水?” “此碑非为秦人歌功,”陈墨直视对方血红的眼睛,“而是为了让后世知道,战争的代价有多惨重。
”他指了指子龙鼎,“就像这鼎,裂痕永远都在,但我们可以用新铜修补,让它盛酒,而不是盛血。
” 厅中响起低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