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民心如潮
关灯
小
中
大
沈砚秋之策论,所言民情,府衙已悉数知悉!大人定会据实上奏,呈报有司,体察尔等疾苦!尔等且先散去,不可聚集生事,静候上宪明断!”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既肯定了策论的价值,安抚了民心,又划下了“不可生事”的底线。
人群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多是感激叩谢之声。
那官员不再多言,转身回了府衙,大门再次紧闭。
民众似乎得到了某种承诺,情绪稍缓,开始在三三两两的议论中逐渐散去,但许多人离去前,仍不忘对沈砚秋投来感激的一瞥。
沈砚秋站在原地,看着人群慢慢流动。
他知道,李嵩这番话,是把他“借力”的效果推到了最高点。
经此一事,他沈砚秋在绍兴寒门和农户心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只要院试榜上真有他的名字,这“为民请命”的士子形象便算立住了。
然而,他眼角余光瞥见,在街角拐弯处,几顶软轿悄然停下,轿帘微掀,露出几双冰冷审视的眼睛,正是王老爷和其他几位乡绅。
他们远远望着这边,虽未上前,但那目光中的怨毒,几乎凝成实质。
民望如潮,可载舟,亦可覆舟。
潮水终会退去,而水下的暗礁,只会更加狰狞。
陈望凑过来,低声道:“沈兄,看来李大人是铁了心要保你,王家他们暂时不敢明着动你了。
” 沈砚秋微微摇头,目光依旧看着乡绅软轿消失的方向:“他们不敢明动,是碍于李大人和眼前这民怨。
但暗地里的手段,只怕会更狠。
别忘了,乡试还在后头,那才是真正的难关。
”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民众带来的尘土气息和淡淡的悲愤。
这借来的“势”,护得住一时,护不住一世。
真正的立足,终究要靠自己一步步闯过去。
“走吧,”他对陈望道,“院试已毕,静候放榜便是。
我们也该……为下一关做准备了。
”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人群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多是感激叩谢之声。
那官员不再多言,转身回了府衙,大门再次紧闭。
民众似乎得到了某种承诺,情绪稍缓,开始在三三两两的议论中逐渐散去,但许多人离去前,仍不忘对沈砚秋投来感激的一瞥。
沈砚秋站在原地,看着人群慢慢流动。
他知道,李嵩这番话,是把他“借力”的效果推到了最高点。
经此一事,他沈砚秋在绍兴寒门和农户心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只要院试榜上真有他的名字,这“为民请命”的士子形象便算立住了。
然而,他眼角余光瞥见,在街角拐弯处,几顶软轿悄然停下,轿帘微掀,露出几双冰冷审视的眼睛,正是王老爷和其他几位乡绅。
他们远远望着这边,虽未上前,但那目光中的怨毒,几乎凝成实质。
民望如潮,可载舟,亦可覆舟。
潮水终会退去,而水下的暗礁,只会更加狰狞。
陈望凑过来,低声道:“沈兄,看来李大人是铁了心要保你,王家他们暂时不敢明着动你了。
” 沈砚秋微微摇头,目光依旧看着乡绅软轿消失的方向:“他们不敢明动,是碍于李大人和眼前这民怨。
但暗地里的手段,只怕会更狠。
别忘了,乡试还在后头,那才是真正的难关。
”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民众带来的尘土气息和淡淡的悲愤。
这借来的“势”,护得住一时,护不住一世。
真正的立足,终究要靠自己一步步闯过去。
“走吧,”他对陈望道,“院试已毕,静候放榜便是。
我们也该……为下一关做准备了。
”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