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考场暗弈

关灯
乡试贡院门前,天还未亮透,已是人声鼎沸。

    无数提着考篮的生员挤在辕门外,等待着唱名入场,空气里弥漫着紧张、期盼,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墨臭与汗味。

    沈砚秋裹在人群中,手里紧握着考篮的提梁,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深吸一口气,那混杂的气味涌入鼻腔,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属于这个时代的真实感。

     目光扫过人群,不经意间,与不远处一个穿着崭新蓝绸直裰的年轻生员对上。

    那人眼神有些闪烁,迅速别开脸,挤向前方。

    沈砚秋认得他,张鹤年的远房侄子,张小三。

    此前陈秀才指给他看过,说此人不学无术,却能屡次混过科考,全仗其伯父之力。

     “果然是他。

    ”沈砚秋心头冷笑。

    张鹤年不敢在榜单上直接动手脚,便用这种下作手段来确保自家人上榜,顺便还能打压他。

    他摸了摸腰间,那本格斗术残页硬硬的边角带来一丝奇异的安定感,仿佛是现代知识与这古代险境之间唯一的联系。

     唱名开始,队伍缓缓移动。

    经过搜检,跨过那道高大的门槛,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人转身,除了一桌一凳,别无他物。

    沈砚秋找到自己的号舍,放下考篮,将笔墨纸砚一一取出,摆放整齐。

    动作不疾不徐,借此平复心绪。

     辰时正,鼓响三通,考题发下。

    经义、策论,厚厚一叠纸张。

    沈砚秋沉下心来,先审经义题。

    他并未立刻动笔,而是闭目凝神,脑海中那幅自己绘制的“经义脉络图”清晰展开,将散碎的章句注疏勾连成有机的整体。

    片刻后,他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提笔蘸墨,落笔稳健,文字如溪流般顺畅涌出,将撕书带来的干扰降到了最低。

     时间在笔尖沙沙声中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到一道视线若有若无地落在自己这边。

    他用眼角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