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诸子群像

关灯
,司马懿奉命将一批文书送至西曹属。

    刚至院门,便听得一阵洪亮爽朗的笑声,声震屋瓦。

    只见一名身材魁梧、虬髯微黄、目射精光的年轻将军,正与几名武将模样的官员站在庭中交谈。

    他身着戎装,风尘仆仆,似是刚从外地军营归来述职。

    此人正是曹操次子,曹彰,曹子文。

     “……区区乌桓散骑,何足道哉!若非父亲急令召回,吾必率轻骑直捣其巢穴!”曹彰声若洪钟,挥动的手臂充满力量感。

    他与身旁的将领们拍肩搭背,谈论的皆是兵马、阵型、弓马技艺,气氛热烈。

     然而,当一名西曹属的文吏上前,恭敬地请他签署几份例行公文时,曹彰那豪迈的神色顿时收敛,显出几分不易察觉的局促与不耐。

    他匆匆浏览,便提笔签字,仿佛多看一眼都觉烦闷。

    与方才谈论军事时的神采飞扬相比,此刻的他,显得格格不入。

     司马懿安静地交办完事务,退立一旁。

    他清晰地听到曹彰对同伴低语:“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驱十万众驰骋天下,何事俯首案牍间作博士耶?”此言一出,身旁武将皆会心大笑。

     司马懿心中立刻有了判断:此乃纯粹之将才,勇猛有余,然志趣显然不在政事。

    他对权力核心的角逐缺乏兴趣,甚至有些排斥。

    其威胁远不及曹植,且因其思路直接,性情外露,反而更容易揣度。

    只需敬而远之,不必深交,亦无须过分担忧。

     至于其他公子,如早夭的神童曹冲、体弱多病的曹熊,以及更年幼的几位,司马懿仅从旁人口中听得零星信息,知晓他们或已逝去,或暂不足论。

    长子曹昂的早逝,仍是丞相心中隐痛,也一度让继承人之位悬念陡生。

    如今,舞台的焦点,似乎清晰地汇聚在了曹植与……那位几乎被他忽略的身影之上。

     是的,几乎忽略。

     正是在曹植的光芒万丈与曹彰的鲜明夺目之下,司马懿才在一次次的对比中,逐渐注意到了那个总是沉默地存在于边缘的身影——曹操的次子(实则此时为最长),曹丕,曹子桓。

     他常常在那里。

    在曹植慷慨陈词、吸引所有目光时,曹丕通常静坐于厅堂一侧,或垂首翻阅着手中的文书,或凝神倾听,面容沉稳得像一潭深水,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在曹彰与武将们豪言壮语时,曹丕或许就在不远处与某位循例问话的官员低声交谈,语气平和,措辞谨慎,绝无半句逾矩之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仿佛永远处在光影交际的灰暗地带,不引人注目,也似乎未得到父亲特别的关注或明显的宠爱。

    他的衣着不如曹植华美,身边更没有杨修那样耀眼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