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火把寨的风
关灯
小
中
大
张绥之自斟了一杯伙计先沏上的粗茶,一边慢饮,一边望着窗外流淌的河水和对岸的街景,思绪渐渐飘远。
回想起京城殿试的紧张,放榜时的狂喜,与同年们纵酒高歌的畅快,还有离京时那座巨大城池在身后渐渐模糊的怅惘……十七岁的少年,第一次离家远行,便经历了如此多的人情世故,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正出神间,忽听邻桌传来一阵略显放肆的哄笑声。
张绥之循声望去,只见那边围坐着五六个穿着短褂、敞着胸怀的汉子,看打扮像是马帮的脚夫或护卫,个个面色酡红,显然已喝了不少酒。
他们正对着楼梯口的方向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混合着好奇与欲望的笑意。
张绥之皱了皱眉,对这些粗汉的做派有些不喜,但也懒得理会。
他顺着他们的目光向楼梯口望去,这一看,却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见从楼梯上正走下一位女子。
这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身高竟比寻常男子还要高出少许,体态健美匀称,穿着一身靛蓝色染的土布衣裙,样式与汉家女子迥异,上衣紧窄,勾勒出饱满的胸脯和纤细的腰肢,下身的百褶长裙随着她的步伐摇曳生姿。
她未穿鞋袜,赤着一双天足,踏在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嗒、嗒”声。
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光滑紧致,一张鹅蛋脸上,五官轮廓分明,浓密的长发编成无数根细碎的发辫,用彩色的丝线和银饰高高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大而明亮,眼尾微微上挑,目光锐利如高原上的鹰隼,顾盼之间,自带一股野性难驯的飒爽之气。
她腰间束着一条宽宽的牛皮板带,板上镶嵌着绿松石和红珊瑚,左侧挂着一把造型奇特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繁复的花纹。
她的步履沉稳有力,神态从容不迫,仿佛这喧闹的酒楼是她自家的营地一般。
这样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勃勃生机的女子,突然出现在这汉家风气浓厚的酒楼里,无疑是一道极其惹眼的风景。
不仅那桌醉汉,大厅里不少客人的目光,也都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她。
那女子对周遭的目光恍若未觉,径直走向柜台结账。
她的官话带着浓重的滇西口音,但清脆响亮:“掌柜的,算账!”张绥之心中一动,暗赞:“好一个英气勃勃的部落女子!”他虽在丽江长大,见过不少各族人士,但气质如此独特、锋芒毕露的女子,还是头一次见到。
尤其是她身上那种毫不掩饰的自信和力量感,与大家闺秀的温婉含蓄截然不同,让他感到十分新奇。
那女子结完账,转身便向门口走去。
经过那桌醉汉旁边时,一个显然是喝高了的汉子,或许是仗着酒劲,或许是想在同伴面前逞能,竟摇摇晃晃地站起身,伸出毛茸茸的胳膊,试图去拦那女子的去路,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嚷着:“小……小娘子…… 哪……哪来的?陪……陪哥几个喝……喝一杯再走嘛……” 他身边的同伴发出一阵暧昧的哄笑,等着看好戏。
那女子脚步一顿,侧过头,冷冷地瞥了那醉汉一眼。
她的目光如两道冰锥,刺得那醉汉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酒意似乎都醒了几分,伸出的胳膊僵在了半空。
“滚开。
”女子吐出两个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醉汉被她的气势所慑,一时竟呆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旁边一个年纪稍长、似乎还有些见识的同伴,脸色突然一变,急忙伸手用力将那醉汉拉回座位,压低声音急促地说:“你找死啊!看她腰间的刀!那是火把寨的人!惹不起!”“火把寨”三个字仿佛有魔力一般,那桌醉汉顿时噤若寒蝉,脸上的嬉笑之色瞬间被惊恐取代,纷纷低下头,不敢再看那女子一眼。
那女子轻蔑地哼了一声,不再理会他们,继续向门口走去。
这一幕,尽数落在张绥之眼中。
他心中对“火把寨”这个名字留了意,看来这女子来历不凡。
同时,他对这女子处变不惊、一招制敌的冷静与威势,更是暗生钦佩。
眼见那女子就要出门,张绥之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或许是少年心性,或许是出于一种莫名的想要结识的冲动,他忽然站起身,朝着那女子的背影,学着刚才醉汉的腔调,故意拖长了声音,带着几分戏谑开口道:“这位姐姐,请留步——”那女子闻声,果然停步,缓缓转过身来。
她那双锐利的眸子,瞬间锁定了张绥之。
见是一个衣着体面、面容俊秀的汉家少年郎,她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她双手抱胸,好整以暇地看着张绥之,那姿态,像极了猫儿在打量一只主动凑上前来的小鼠。
“哦?”她眉毛一挑,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汉家的小公子,叫住我,有何贵干?莫非……也想请姐姐我喝一杯?”她的官话虽不标准,但语调起伏有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尤其是那声“小公子”,叫得既轻佻又戏谑。
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客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张绥之和这部落女子身上。
刚才那桌醉汉更是屏住了呼吸,心道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富家小子要倒霉了。
张绥之被她反问,却也不慌。
他本就是顽皮性子,在京城又历练过,见过些世面,此刻见这女子有趣,便存了心要跟她斗斗嘴。
他走上前几步,在距离女子五步远的地方站定,拱手一礼,动作潇洒,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灿烂笑容:“姐姐误会了。
在下只是见姐姐风华绝代,气度不凡,心中仰慕,故而冒昧想请教姐姐芳名。
至于喝酒嘛……”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女子腰间那柄华丽的短刀,笑道,“看姐姐英姿飒爽,想必是女中豪杰,惯饮烈酒。
在下年纪尚小,家母管得严,只许喝些淡酒,怕是请不动姐姐的海量。
不如,我请姐姐吃茶?这丽江城里的雪茶,可是别有风味,清冽甘醇,最是解腻消食,正配姐姐这般清爽的人物。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赞赏,又不卑不亢,最后还巧妙地用“请茶”代替了“请酒”,既避开了自己的“短处”,又暗合了女子可能有的饮食偏好(茶马古道上的人多喜饮茶),更顺势捧了对方一句“清爽人物”,可谓机变百出。
那女子闻言,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纨绔的小公子,言辞竟如此伶俐有趣。
她仔细打量了张绥之几眼,见他目光清澈,笑容真诚,虽带调侃,却无恶意,与刚才那帮醉汉的猥琐截然不同。
她眼中的锐利渐渐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饶有兴味的光芒。
“噗嗤——”她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一笑,如同冰雪初融,春花绽放,那股逼人的野性锋芒顿时柔和了许多,显得明媚照人。
“好个牙尖嘴利的汉家小哥儿!请我吃茶?倒是新鲜。
”她迈步走到张绥之桌前,毫不客气地拉开椅子坐下,一双天随意地伸展开,“好啊,那姐姐我就尝尝你的雪茶。
若是不好喝,我可要罚你。
” 张绥之见她如此爽快,心中暗喜,连忙招呼伙计:“伙计,上一壶最好的雪山云雾,再配几样精细茶点!”“好嘞!”伙计应声而去,心下却暗暗咋舌,这位张公子,怎地跟火把寨的这位女煞星攀谈上了?还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茶很快上来,白瓷壶,白瓷盏,茶汤清亮,香气清幽。
张绥之亲自执壶,为女子斟上一杯,动作优雅,颇有风度。
女子端起茶杯,不像汉人那般小口啜饮,而是像喝酒一样,仰头便喝了一大口。
滚烫的茶汤让她微微蹙眉,但随即品味着口中的余香,点了点头:“嗯,是还不错,有点我们寨子里老茶树的味道。
” 张绥之笑道:“姐姐喜欢就好。
还未请教姐姐尊姓大名?”女子放下茶杯,目光狡黠地转了转:“名字嘛,不过是个代号。
我嘛,来自山那边的寨子。
看你小子挺有意思,告诉你也无妨,我叫阿诗玛。
你呢?汉家小公子,怎么称呼?”张绥之心知这“阿诗玛”未必是真名,可能是部落中常见的称呼或封号,但他也不点破,答道:“在下张绥之,丽江人士。
”“张绥之……”阿诗玛念了一遍,点点头,“名字文绉绉的,跟你的人一样。
看你这身打扮,像个读书人。
怎么,不在家好好念书,跑出来招惹姑娘?”她又开始调侃张绥之。
张绥之面不改色:“圣贤书要读,人间烟火也要尝嘛。
不然,岂不是要变成不通世务的书呆子?那多无趣。
就像姐姐,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定不会喜欢只知死读书的酸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诗玛被他反将一军,不怒反笑:“嗬!你这张嘴,真是抹了蜜了!看来没少用这招哄骗京城里的小姑娘吧?”张绥之立刻叫屈:“天地良心!小弟在京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规矩得很。
姐姐可莫要冤枉我。
” “信你才怪!”阿诗玛白了他一眼,那眼神风情万种,“你们这些汉家公子哥儿,最是口是心非。
” 她说着,拿起一块茶点,姿态豪迈地咬了一口,边嚼边问,“你说你是丽江人,我看你面生得很。
哪家的?”张绥之心思电转,父亲张远亭是丽江同知,掌管刑名、治安,与这些边地部落头目难免有公务往来,不知这阿诗玛是否与父亲相识。
他不想刚一见面就暴露官家身份,免得彼此拘束,便含糊答道:“家父做些小生意,不足挂齿。
小弟刚从京城回来不久,姐姐觉得面生也属正常。
” 阿诗玛似乎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未深究。
她三两口吃完茶点,又喝了一杯茶,拍了拍手上的碎屑,站起身道:“好了,茶喝过了,点心也吃了。
你这小公子,还算有趣,不枉我耽搁这点功夫。
” 张绥之也连忙起身:“姐姐这就要走?” “嗯,寨子里还有事。
”阿诗玛点点头,走到张绥之面前,突然伸出手,用食指轻轻挑了一下张绥之的下巴,动作轻佻得像在逗弄一只宠物狗,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小公子,好好读你的圣贤书吧。
这丽江城,还有茶马古道,水深着呢,可不是你这种细皮嫩肉的娃娃该瞎掺和的地方。
以后见了姐姐我,躲远点,免得……惹祸上身哦。
” 说完,她不等张绥之反应,发出一串银铃般爽朗的大笑,转身便走,赤足踏地,步伐矫健,那靛蓝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酒楼门口晃动的棉布门帘之后。
张绥之摸着被她挑过的下巴,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粗粝的触感和淡淡的、混合着汗水、皮革与草木气息的味道。
他站在原地,半晌没动,脸上表情古怪,似笑非笑。
这女子,当真是……野性难驯!他张绥之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女子如此“调戏”,心中竟没有多少恼怒,反而觉得新奇刺激,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挑战欲。
“火把寨……阿诗玛……”他喃喃自语,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嘴角慢慢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这位姐姐,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 夜色渐浓,丽江古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陷入了另一种静谧。
万家灯火如星子般点缀在墨色的屋宇间,与天穹上疏朗的寒星遥相呼应。
打更人的梆子声,悠长地穿过街巷,带来一丝寒意。
张绥之在望江楼独自又坐了片刻,将那壶漾弓酒慢慢饮尽,思绪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叫“阿诗玛”的火把寨女子。
她的野性、她的直率、她那带着挑衅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笑容,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十七岁的心湖里漾开了层层涟漪。
这与他在京城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与家中温婉的姐姐更是截然相反。
直到酒楼伙计开始收拾桌椅,准备打烊,张绥之才意识到时辰不早。
他结了账,裹紧披风,踏着清冷的月光往家走。
晚风带着雪山的寒意,吹在微醺的脸上,让他清醒了不少。
想到回家可能要被母亲和姐姐盘问,他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像个准备偷溜回巢的鸟儿。
张府的黑漆大门已经关闭,只留了一扇侧门,有门房守着。
张绥之本想悄悄溜进去,不料刚踏进侧门,绕过影壁,就看见姐姐张雨疏披着一件厚厚的锦缎斗篷,手里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风灯,正站在一株老梅树下,似乎专程在等他。
昏黄的灯光映着她娴静的脸庞,梅花的暗香浮动在她周围。
回想起京城殿试的紧张,放榜时的狂喜,与同年们纵酒高歌的畅快,还有离京时那座巨大城池在身后渐渐模糊的怅惘……十七岁的少年,第一次离家远行,便经历了如此多的人情世故,心中自是百感交集。
正出神间,忽听邻桌传来一阵略显放肆的哄笑声。
张绥之循声望去,只见那边围坐着五六个穿着短褂、敞着胸怀的汉子,看打扮像是马帮的脚夫或护卫,个个面色酡红,显然已喝了不少酒。
他们正对着楼梯口的方向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混合着好奇与欲望的笑意。
张绥之皱了皱眉,对这些粗汉的做派有些不喜,但也懒得理会。
他顺着他们的目光向楼梯口望去,这一看,却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见从楼梯上正走下一位女子。
这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身高竟比寻常男子还要高出少许,体态健美匀称,穿着一身靛蓝色染的土布衣裙,样式与汉家女子迥异,上衣紧窄,勾勒出饱满的胸脯和纤细的腰肢,下身的百褶长裙随着她的步伐摇曳生姿。
她未穿鞋袜,赤着一双天足,踏在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嗒、嗒”声。
她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光滑紧致,一张鹅蛋脸上,五官轮廓分明,浓密的长发编成无数根细碎的发辫,用彩色的丝线和银饰高高束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大而明亮,眼尾微微上挑,目光锐利如高原上的鹰隼,顾盼之间,自带一股野性难驯的飒爽之气。
她腰间束着一条宽宽的牛皮板带,板上镶嵌着绿松石和红珊瑚,左侧挂着一把造型奇特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繁复的花纹。
她的步履沉稳有力,神态从容不迫,仿佛这喧闹的酒楼是她自家的营地一般。
这样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勃勃生机的女子,突然出现在这汉家风气浓厚的酒楼里,无疑是一道极其惹眼的风景。
不仅那桌醉汉,大厅里不少客人的目光,也都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她。
那女子对周遭的目光恍若未觉,径直走向柜台结账。
她的官话带着浓重的滇西口音,但清脆响亮:“掌柜的,算账!”张绥之心中一动,暗赞:“好一个英气勃勃的部落女子!”他虽在丽江长大,见过不少各族人士,但气质如此独特、锋芒毕露的女子,还是头一次见到。
尤其是她身上那种毫不掩饰的自信和力量感,与大家闺秀的温婉含蓄截然不同,让他感到十分新奇。
那女子结完账,转身便向门口走去。
经过那桌醉汉旁边时,一个显然是喝高了的汉子,或许是仗着酒劲,或许是想在同伴面前逞能,竟摇摇晃晃地站起身,伸出毛茸茸的胳膊,试图去拦那女子的去路,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嚷着:“小……小娘子…… 哪……哪来的?陪……陪哥几个喝……喝一杯再走嘛……” 他身边的同伴发出一阵暧昧的哄笑,等着看好戏。
那女子脚步一顿,侧过头,冷冷地瞥了那醉汉一眼。
她的目光如两道冰锥,刺得那醉汉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酒意似乎都醒了几分,伸出的胳膊僵在了半空。
“滚开。
”女子吐出两个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醉汉被她的气势所慑,一时竟呆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旁边一个年纪稍长、似乎还有些见识的同伴,脸色突然一变,急忙伸手用力将那醉汉拉回座位,压低声音急促地说:“你找死啊!看她腰间的刀!那是火把寨的人!惹不起!”“火把寨”三个字仿佛有魔力一般,那桌醉汉顿时噤若寒蝉,脸上的嬉笑之色瞬间被惊恐取代,纷纷低下头,不敢再看那女子一眼。
那女子轻蔑地哼了一声,不再理会他们,继续向门口走去。
这一幕,尽数落在张绥之眼中。
他心中对“火把寨”这个名字留了意,看来这女子来历不凡。
同时,他对这女子处变不惊、一招制敌的冷静与威势,更是暗生钦佩。
眼见那女子就要出门,张绥之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或许是少年心性,或许是出于一种莫名的想要结识的冲动,他忽然站起身,朝着那女子的背影,学着刚才醉汉的腔调,故意拖长了声音,带着几分戏谑开口道:“这位姐姐,请留步——”那女子闻声,果然停步,缓缓转过身来。
她那双锐利的眸子,瞬间锁定了张绥之。
见是一个衣着体面、面容俊秀的汉家少年郎,她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她双手抱胸,好整以暇地看着张绥之,那姿态,像极了猫儿在打量一只主动凑上前来的小鼠。
“哦?”她眉毛一挑,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汉家的小公子,叫住我,有何贵干?莫非……也想请姐姐我喝一杯?”她的官话虽不标准,但语调起伏有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尤其是那声“小公子”,叫得既轻佻又戏谑。
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客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张绥之和这部落女子身上。
刚才那桌醉汉更是屏住了呼吸,心道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富家小子要倒霉了。
张绥之被她反问,却也不慌。
他本就是顽皮性子,在京城又历练过,见过些世面,此刻见这女子有趣,便存了心要跟她斗斗嘴。
他走上前几步,在距离女子五步远的地方站定,拱手一礼,动作潇洒,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灿烂笑容:“姐姐误会了。
在下只是见姐姐风华绝代,气度不凡,心中仰慕,故而冒昧想请教姐姐芳名。
至于喝酒嘛……”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女子腰间那柄华丽的短刀,笑道,“看姐姐英姿飒爽,想必是女中豪杰,惯饮烈酒。
在下年纪尚小,家母管得严,只许喝些淡酒,怕是请不动姐姐的海量。
不如,我请姐姐吃茶?这丽江城里的雪茶,可是别有风味,清冽甘醇,最是解腻消食,正配姐姐这般清爽的人物。
”他这番话,既表达了赞赏,又不卑不亢,最后还巧妙地用“请茶”代替了“请酒”,既避开了自己的“短处”,又暗合了女子可能有的饮食偏好(茶马古道上的人多喜饮茶),更顺势捧了对方一句“清爽人物”,可谓机变百出。
那女子闻言,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纨绔的小公子,言辞竟如此伶俐有趣。
她仔细打量了张绥之几眼,见他目光清澈,笑容真诚,虽带调侃,却无恶意,与刚才那帮醉汉的猥琐截然不同。
她眼中的锐利渐渐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饶有兴味的光芒。
“噗嗤——”她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一笑,如同冰雪初融,春花绽放,那股逼人的野性锋芒顿时柔和了许多,显得明媚照人。
“好个牙尖嘴利的汉家小哥儿!请我吃茶?倒是新鲜。
”她迈步走到张绥之桌前,毫不客气地拉开椅子坐下,一双天随意地伸展开,“好啊,那姐姐我就尝尝你的雪茶。
若是不好喝,我可要罚你。
” 张绥之见她如此爽快,心中暗喜,连忙招呼伙计:“伙计,上一壶最好的雪山云雾,再配几样精细茶点!”“好嘞!”伙计应声而去,心下却暗暗咋舌,这位张公子,怎地跟火把寨的这位女煞星攀谈上了?还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茶很快上来,白瓷壶,白瓷盏,茶汤清亮,香气清幽。
张绥之亲自执壶,为女子斟上一杯,动作优雅,颇有风度。
女子端起茶杯,不像汉人那般小口啜饮,而是像喝酒一样,仰头便喝了一大口。
滚烫的茶汤让她微微蹙眉,但随即品味着口中的余香,点了点头:“嗯,是还不错,有点我们寨子里老茶树的味道。
” 张绥之笑道:“姐姐喜欢就好。
还未请教姐姐尊姓大名?”女子放下茶杯,目光狡黠地转了转:“名字嘛,不过是个代号。
我嘛,来自山那边的寨子。
看你小子挺有意思,告诉你也无妨,我叫阿诗玛。
你呢?汉家小公子,怎么称呼?”张绥之心知这“阿诗玛”未必是真名,可能是部落中常见的称呼或封号,但他也不点破,答道:“在下张绥之,丽江人士。
”“张绥之……”阿诗玛念了一遍,点点头,“名字文绉绉的,跟你的人一样。
看你这身打扮,像个读书人。
怎么,不在家好好念书,跑出来招惹姑娘?”她又开始调侃张绥之。
张绥之面不改色:“圣贤书要读,人间烟火也要尝嘛。
不然,岂不是要变成不通世务的书呆子?那多无趣。
就像姐姐,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定不会喜欢只知死读书的酸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诗玛被他反将一军,不怒反笑:“嗬!你这张嘴,真是抹了蜜了!看来没少用这招哄骗京城里的小姑娘吧?”张绥之立刻叫屈:“天地良心!小弟在京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规矩得很。
姐姐可莫要冤枉我。
” “信你才怪!”阿诗玛白了他一眼,那眼神风情万种,“你们这些汉家公子哥儿,最是口是心非。
” 她说着,拿起一块茶点,姿态豪迈地咬了一口,边嚼边问,“你说你是丽江人,我看你面生得很。
哪家的?”张绥之心思电转,父亲张远亭是丽江同知,掌管刑名、治安,与这些边地部落头目难免有公务往来,不知这阿诗玛是否与父亲相识。
他不想刚一见面就暴露官家身份,免得彼此拘束,便含糊答道:“家父做些小生意,不足挂齿。
小弟刚从京城回来不久,姐姐觉得面生也属正常。
” 阿诗玛似乎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未深究。
她三两口吃完茶点,又喝了一杯茶,拍了拍手上的碎屑,站起身道:“好了,茶喝过了,点心也吃了。
你这小公子,还算有趣,不枉我耽搁这点功夫。
” 张绥之也连忙起身:“姐姐这就要走?” “嗯,寨子里还有事。
”阿诗玛点点头,走到张绥之面前,突然伸出手,用食指轻轻挑了一下张绥之的下巴,动作轻佻得像在逗弄一只宠物狗,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小公子,好好读你的圣贤书吧。
这丽江城,还有茶马古道,水深着呢,可不是你这种细皮嫩肉的娃娃该瞎掺和的地方。
以后见了姐姐我,躲远点,免得……惹祸上身哦。
” 说完,她不等张绥之反应,发出一串银铃般爽朗的大笑,转身便走,赤足踏地,步伐矫健,那靛蓝色的背影很快消失在酒楼门口晃动的棉布门帘之后。
张绥之摸着被她挑过的下巴,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粗粝的触感和淡淡的、混合着汗水、皮革与草木气息的味道。
他站在原地,半晌没动,脸上表情古怪,似笑非笑。
这女子,当真是……野性难驯!他张绥之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女子如此“调戏”,心中竟没有多少恼怒,反而觉得新奇刺激,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挑战欲。
“火把寨……阿诗玛……”他喃喃自语,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嘴角慢慢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这位姐姐,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 夜色渐浓,丽江古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陷入了另一种静谧。
万家灯火如星子般点缀在墨色的屋宇间,与天穹上疏朗的寒星遥相呼应。
打更人的梆子声,悠长地穿过街巷,带来一丝寒意。
张绥之在望江楼独自又坐了片刻,将那壶漾弓酒慢慢饮尽,思绪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叫“阿诗玛”的火把寨女子。
她的野性、她的直率、她那带着挑衅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笑容,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十七岁的心湖里漾开了层层涟漪。
这与他在京城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同,与家中温婉的姐姐更是截然相反。
直到酒楼伙计开始收拾桌椅,准备打烊,张绥之才意识到时辰不早。
他结了账,裹紧披风,踏着清冷的月光往家走。
晚风带着雪山的寒意,吹在微醺的脸上,让他清醒了不少。
想到回家可能要被母亲和姐姐盘问,他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像个准备偷溜回巢的鸟儿。
张府的黑漆大门已经关闭,只留了一扇侧门,有门房守着。
张绥之本想悄悄溜进去,不料刚踏进侧门,绕过影壁,就看见姐姐张雨疏披着一件厚厚的锦缎斗篷,手里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风灯,正站在一株老梅树下,似乎专程在等他。
昏黄的灯光映着她娴静的脸庞,梅花的暗香浮动在她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