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诗会扬名(上)

关灯
个人耳中: “朔风卷地暗尘沙,孤城落日噪寒鸦。

     野老犹传烽火信,征人何处觅桑麻。

     莫道书生空议论,且看陇上骨如麻。

     安得猛士守四方,不教胡马度天涯。

    ” 这四句诗,前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边塞的苍凉与紧张,“朔风”、“暗尘”、“孤城”、“落日”、“寒鸦”,意象萧瑟沉重。

    第三句笔锋一转,由景及人,“野老犹传烽火信”道出边境百姓的持续不安,“征人何处觅桑麻”则暗含对战争导致民生凋敝的隐忧。

    最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莫道书生空议论”似是自嘲,也暗指方才的争论,“且看陇上骨如麻”一句,画面感极强,带着血淋淋的冲击力,点出战争的残酷本质。

    而最后“安得猛士守四方,不教胡马度天涯”,则回归到保家卫国的朴素愿望,格调高远,意境雄浑,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与力量。

     诗句吟罢,漱玉轩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口号,但这结合了真实见闻与深沉思考的诗句,却仿佛带着北地的风沙与寒意,瞬间压过了方才所有的绮丽与空谈。

    它不像是在书斋中凭空想象出来的,更像是一个亲眼目睹过边关景象的人,从心底发出的沉重叹息。

     先前争论的双方都愣住了。

    主战派从中听到了对战争残酷的警示,慎战派则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必要。

    这诗句,超越了简单的战与和的争论,直指战争与和平、国家与个人命运交织的复杂核心。

     徐渭原本半阖的眼睛微微睁开,看向苏逸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与欣赏。

    他轻轻捋着长须,缓缓点了点头。

     角落里的林羽,依旧垂首而立,但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苏逸迎着众人复杂各异的目光,再次拱手,谦逊道:“信口胡诌,贻笑大方了。

    ”随即坐下,重新端起了那杯已然微凉的茶。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叫苏慕言的江南才子,仅凭这随口吟诵的几句残诗,已然在这京城初春的文会上,投下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成功地引起了某些关键人物的“侧目”。

    诗会扬名的第一步,已然迈出。

     喜欢山河劫之青云志请大家收藏:()山河劫之青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