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巧遇“知音”

关灯
青云社第三次聚会,地点选在了城南一处属于某位社友家族的私人园林“沁芳园”。

    时值暮春,园内海棠未谢,芍药初绽,流水潺潺,亭台掩映,景致颇为雅致清幽。

     与会者比前两次又多了几位,皆是经过核心成员考察后引入的,气氛比之初创时更为融洽热络。

    众人先在园中曲水流觞,即兴赋诗,随后便聚在临水的“听雨轩”内,品茗清谈。

     今日的议题,由李逸风提起,乃是前朝名篇《阿房宫赋》。

    众人纷纷发言,或感慨秦之暴政速亡,或借古讽今,议论渐趋热烈。

    苏逸坐于靠窗位置,听着众人讨论,偶尔插言几句,见解精辟,引得众人颔首。

     正当众人讨论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几句,感慨兴亡无常、民心向背之际,张承宗笑着起身,引着一位新来的客人步入轩内。

     “诸位,今日我给社里引荐一位新朋友,”张承宗朗声道,“这位是黄瑶黄兄,乃我表亲,近日才入京游学。

    黄兄虽年轻,但于经史子集、时务经济,皆有涉猎,尤好杜诗,听闻我等在此结社论学,特来一见。

    ” 众人目光望去,只见这位“黄瑶”公子,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身量在男子中略显纤细,穿着一身月白色锦袍,腰束玉带,头戴同色方巾,面容清雅俊秀,肤白如玉,一双眸子尤其明亮,顾盼间自有一般难以言喻的高华气度。

    他手持一柄泥金折扇,未开先合,步履从容,对着众人微微拱手,笑容温润:“在下黄瑶,冒昧打扰,还请诸位兄台勿怪。

    ” 其声清越,虽刻意压低,仍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悦耳。

    苏逸心中微微一动,觉得此人气度非凡,不似寻常书生,倒有几分…世家子弟的矜贵,却又无纨绔之气。

     众人见是张承宗引荐,又观其风度不俗,纷纷起身见礼。

    苏逸也随众拱手,目光与那“黄瑶”相遇,对方眼中似有一丝好奇与探究一闪而过。

     重新落座后,话题自然延续到《阿房宫赋》与杜诗中的忧国情怀。

    这“黄瑶”公子起初只是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