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风起

关灯
郡府加征“平乱捐”与强征男丁的告示,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下邳城这潭看似平静的水中,激起了千层浪。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棚户区和码头蔓延,哭喊声、咒骂声与绝望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往日里充满生机的河岸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苏轶站在工盟聚集的货仓前,看着面前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有满脸沧桑的老役夫,有神情惶恐的年轻汉子,也有紧紧拉着儿子手臂、泪眼婆娑的妇人。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最后的期望。

     “苏师傅,我们……我们真的能躲过去吗?”一个汉子声音颤抖地问。

     苏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沉稳而坚定。

    他知道,此刻任何空洞的安慰都毫无意义。

     “躲,不是办法。

    ”苏轶的声音清晰地在空气中传开,“缴纳沉重的捐税,会让我们全家饿死。

    被强征入伍,九死一生。

    我们唯一的生路,是让官府看到我们的‘价值’,看到我们活着,比死了、比走了,对他们更‘有用’。

    ” 他侧身让开,指向身后。

    徐夫子和几个手艺精湛的盟员,正守着一台刚刚组装完成的、结构奇特的木制机械。

    它利用水流驱动,带动着一组巨大的锯条,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

    一块需要数名壮汉耗费半天才能劈开的原木,在锯齿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整齐地剖开。

     “这是‘水驱锯木机’。

    ”苏轶朗声道,“有了它,造船、修屋、制作器械,效率可提升十倍不止!下邳是水陆码头,每日需要消耗的木料数以百计。

     我们工盟,愿以这台机械与城中所有木行、船坞合作,我们所求不多,只求郡府能看在工盟能为下邳创造更多税赋、稳定民生的份上,减免我等捐税,暂缓征丁!” 这是他与徐夫子连夜商议出的对策。

    不硬抗,而是展示价值,进行谈判。

    他们将依靠这台超越时代的技术产物,作为与官府周旋的筹码。

     工盟拥有高效锯木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

    起初,木行的老板们还将信将疑,但当他们亲眼看到那飞旋的锯齿和如雪片般落下的规整木板时,无不震惊动容。

    效率就是金钱,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很快,几位在城中颇有声望的木行会长和船坞东家,联名向郡守府递交了陈情书,言辞恳切,陈述工盟及其技术对下邳工商业的重要性,暗示若因强征导致工盟解散、技术流失,将是下邳的巨大损失。

     郡守赵覃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