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力辞工部员外郎,活字传遍大夏疆

关灯
晌,忽然朗笑出声:“好!朕就依你!” 他站起身,龙袍的十二章纹在阳光下流转:“李德全,传朕旨意——” 皇帝:命九皇子赵洐主持活字印刷推广事,拨内帑银五千两,在京城设“活字工坊”,召天下匠人学习刻字、排版之术! 皇帝:各州府官坊限三个月内配齐活字一套,凡用活字印刷的文告、税册,速度快、字迹清者,府尹官升一级! 皇帝:民间书坊愿学活字术者,由工坊免费指导,前三年印书免税! 李德全躬身应诺,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惊讶。

    赵洐叩首谢恩,额头触地时,心里清楚——他要的从不是一个员外郎的乌纱帽,而是借这活字术,在大夏的土地上,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网。

     【京城·活字工坊】 半月后,冷宫旁那座荒废多年的旧库房,被收拾得焕然一新。

    朱漆大门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写着“活字工坊”四个大字,笔力遒劲,竟是赵洐亲笔所题。

     工坊里分成三排作坊:前排是刻字区,瓦匠王二带着二十个徒弟蹲在长条案前,手里的刻刀在梨木坯上翻飞。

    王二如今脱了灰布褂子,换上了赵洐赏的青绸衫,正拿着赵洐画的“字模标准图”训斥徒弟:“都看仔细了!每个字一寸见方,笔画要深三分,刻反字!刻错一个,罚抄《孝经》一页!” 后排是排版区,十几个从各州府选来的工匠围着木框,按赵洐编的《活字版式》排列字模。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工匠啧啧称奇:“九殿下真是神人!咱从前印书,雕一块版只能用一次,这活字拆了能重排,一本《论语》能省半车木料!” 最里间是印刷区,阿桃正指挥着小太监给新造的木版刷墨。

    她穿着身干净的蓝布裙,手里的棕刷蘸着松烟墨,刷得又快又匀:“都仔细着点!这桑皮纸金贵,别弄出墨团!” 赵洐穿着身半旧的锦袍,正蹲在案前检查新刻的木活字。

    梨木比黏土坚硬,刻出的字更耐磨,只是成本高些。

    他拿起一个“民”字模,对着阳光看了看:“王师傅,常用字再多刻些,尤其是‘民’‘国’‘孝’这几个,各州府印文告用得多。

    ” 王二(连忙应道):殿下放心!小的让徒弟们两班倒,保证供应得上! 工坊外的空地上,围满了来看热闹的百姓。

    一个挑着菜担的老汉踮着脚往里瞅,被旁边的说书先生推了一把:“老李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九殿下造的这活字,能把字刻在木头上,印书跟撒豆子似的快!往后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