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铁轨向西

关灯
于交际的伙计,立刻去仔细查探一番,那位带头闹事的胡乡绅,其家族底细、姻亲关系,尤其是他与漕运上的人,或者与城中那些依赖运河营生的骡马帮、车马行、脚行,有无隐秘的经济往来或利益勾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汪承业是见多识广的商人,立刻心领神会。

    他深知,这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触及的绝不仅仅是几座荒坟的归属,其背后必然牵动着旧有运输体系和地方势力的利益格局。

    他当即派出多名得力且机警的手下,利用徽商团体遍布南北、渗透各行的庞大人脉和消息网络,分头暗中查探。

     果然,次日晌午刚过,确切的消息便陆续传了回来。

    那带头闹事的山羊胡乡绅,确实姓胡,其家族在本地算是小有田产。

    最关键的是,他一个嫡亲的侄儿,正是在漕运体系内某个重要码头,管着十几条漕船调度的小管事,职位虽不高,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漕上人。

    而且,据可靠线报,就在铁路开工后不久,确有身份不明的、疑似与漕运相关的人士,与这胡乡绅私下接触过,并许下了某些不为人知的。

    此事背后,显然有一股势力在暗中煽风点火,企图借这面最容易煽动民情的大旗,行阻挠铁路建设之实。

     林昭心中有了底,再次亲临冲突现场。

    这一次,他没有携带大批手持棍棒的厂卫,只带了王铁臂等几名贴身护卫以防不测,以及一名负责记录现场情形的文书先生。

     现场依旧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胡乡绅看到林昭到来,以为主事者亲至服软,气焰反而更盛,继续唾沫横飞地鼓吹着他那套风水龙脉、惊扰祖先的大道理,试图在道义上占据高地。

     林昭没有与他进行虚无缥缈的风水辩论,而是直接面向那些被煽动起来的、脸上交织着愤懑、不安与一丝茫然的普通村民,朗声开口,声音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诸位乡亲父老!铁路兴建,乃是利国利民、经官府核准的大事,绝非恶意破坏乡梓!我昭铁厂与官府亦深知,需顾及乡亲情谊,敬重先人。

    在此,我林昭可向诸位保证,凡铁路所经之地,若确需迁移坟冢,无论有主无主,我昭铁厂一律按照市价双倍补偿银钱,并负责为其择选风水上佳之吉地、延请宝刹高僧或丛林道长,设坛诵经,妥为超度、安葬,绝无丝毫轻慢亵渎先人之意!所有费用,皆由我厂一力承担! 双倍补偿!还能请和尚道士做法事?这话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村民中顿时起了一阵明显的骚动和窃窃私语。

    对于许多家境贫寒、生计艰难的普通人家而言,迁坟虽是情感上的不舍,但这实实在在的、超出预期的银钱补偿和身后安排,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眼前利益,足以动摇不少人的决心。

     紧接着,林昭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变得锐利如刀,冷冷扫过那脸色微变的胡乡绅,声音也带上了不容置疑的冷峻:然,观今日之事,恐非单纯风水之忧,实乃人心之祸,利益之争!若有宵小之辈,假托敬奉祖宗之名,实则行阻挠利国利民大计之实,借此机会讹诈牟利,或是受人暗中指使,企图扼杀这条能为万千百姓带来便利与活路的希望之途,那么,我昭铁厂,乃至徐州府衙,也绝不会坐视姑息! 他刻意顿了顿,让冰冷的语气渗透进每个人的耳中,才清晰地说道:经查,已有人与漕运之上…… 那胡乡绅听到二字,脸色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不待林昭点出其侄子的具体姓名职务,便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惊慌失措地尖声打断:你……你休要血口喷人!胡说八道!污人清白!他那色厉内荏、底气不足的模样,与之前的慷慨激昂判若两人,立刻被周围不少村民看在了眼里,心中疑窦顿生。

     林昭不再理会他的失态叫嚣,转而继续面向大多神情已经松动、开始认真思考的村民,语气缓和下来,带着恳切与描绘未来的热忱:诸位乡亲不妨细想,铁路若成,自徐州至邳州,百余里路程,朝发夕至,迅捷无比。

    届时,尔等家中辛勤所产的瓜果菜蔬、粮食棉花、各类手工制品,皆可借此迅捷运出,销往更远之地,售价必然倍增;而尔等日常所需之南货北盐、布匹铁器、日用杂货,亦可因此廉价、快速地购入,生活岂非大为便利?此乃活民之路,致富之途,绝非某些人口中之害民之途也!诸位是愿轻信那别有用心者捕风捉影之风言风语,放弃眼前应得的补偿与长远可见的便利,还是愿与我等一同,勠力同心,开创此实实在在、惠及子孙之大利?何去何从,还望诸位父老乡亲明鉴,自决! 这一番话,既有触手可及的实在利益许诺,又巧妙揭穿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阴谋与利益驱动,更描绘了一幅未来交通便利、商贸繁荣、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

    村民们彻底沉默了,相互交换着犹疑、权衡的眼色,低声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

    那胡乡绅的惊慌失措与语无伦次,更是让他的信誉大打折扣。

    很快,村中几位素来德高望重、处事公道的族老出面,表示愿意与昭铁厂派出的管事,具体商谈迁坟的补偿标准、吉地选址及法事安排等详细事宜。

     一场看似因和而起的激烈风波,蕴含着复杂的地方势力博弈,被林昭一番精准的连消带打,晓之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动之以未来的便利前景,揭之以潜在的幕后黑手,最终化解于无形。

    这也让林昭更深切地认识到,建设铁路,绝不仅仅是攻克技术难题、调度物料人工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天然恐惧,进行耐心、智慧乃至魄力的周旋与较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如同熔化的金汁,慷慨地泼洒在已经初具雏形、顽强蜿蜒向西的路基之上。

    那新近夯实的黄土路基,在夕阳的浸染下泛着温暖而厚重的光泽,远远望去,如同一条刚刚苏醒、开始舒展筋骨的巨蟒的强壮脊背,带着一股无可阻挡的气势,坚定地向着远方邳州的方向延伸,直至没入逐渐暗淡朦胧的地平线尽头。

     林昭独自屹立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任凭晚风吹动他的衣袂。

    他凝望着脚下这条凝聚了无数人力、汗水、智慧,也经历了明枪暗箭、艰难博弈才得以一寸寸开拓出的道路,心中涌动着开创历史的豪情,同时也感受着千钧重担压在肩头的沉重压力。

    技术难关尚待彻底攻克,朝堂风向变幻莫测,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未来的征途,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目光越过暮色,坚定地投向西方。

    铁轨,必须也必将以这股不可阻挡之势,持续向西延伸。

     而那条暂时蛰伏、亟待完善的,也必须在它为它铺就的钢铁脊背上,尽快养好筋骨,发出那足以震撼时代、宣告新纪元到来的雄浑咆哮。

    否则,所有前期付出的巨大努力、投入的海量资源,都可能因缺乏这最关键的临门一脚而功亏一篑。

    朝堂上首辅申时行那审慎而务实目光,能在这新生事物上停留多久?留给他的时间,似乎真的不多了。

     夜色渐浓,天际最后一丝光亮也被墨蓝吞噬。

    然而,远方那仍在挑灯夜战的工地上,星星点点、连绵闪烁的火把与风灯,却如同黑暗中执着跃动的希望萤火,顽强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也映照着这个古老帝国正在悄然发生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喜欢我在明朝修铁路请大家收藏:()我在明朝修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