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钢铁动脉

关灯
圣旨褒奖的余音尚在徐州城上空缭绕未散,一股更为盛大、更具象征意义与实用价值的筹备热潮,已如同被注入强劲蒸汽的活塞,在徐州至邳州一线全力推动起来——那便是筹备已久的徐邳铁路全线贯通典礼。

     此前,因朝堂争议不休、漕运势力明枪暗箭的阻挠,这条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钢铁之路,虽已分段秘密建成,并在豫鲁大旱的危急关头,凭借“雷霆救速”证明了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但始终未能举行过一场光明正大、获得官方背书的庆典仪式。

    如今,时移世易。

    随着张居正在紫禁城内那一声定鼎乾坤的决断,铁路作为“救时利器”、“强国之基”的地位已获钦定,笼罩在其上空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这场迟来的盛典,便不再是简单的庆祝,而是宣告胜利、展示力量、凝聚人心、并向天下昭示一个全新时代开启的最佳舞台。

     隆庆五年秋,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举行盛典的绝佳时日。

     徐州西门外的铁路起点站,早已装扮一新。

    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站台上,以知府陈文烛为首的徐州府县大小官员,皆身着簇新官袍,肃然而立;南直隶巡抚、布政使司派来的观礼特使,代表着更高层级的认可与关注;以汪承业为核心,汇聚了众多嗅到巨大商机的徽商、晋商巨贾,他们衣着光鲜,眼中闪烁着精明的盘算;更有周边州县闻讯赶来的士绅名流,皆汇聚于此,谈笑风生。

    然而,构成这盛大场面基石的,是铁路两侧高坡、田埂、乃至附近树杈屋顶上,那自发前来、人山人海、万头攒动的寻常百姓。

    他们的脸上带着好奇、自豪、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气氛之热烈,远比上元灯会更要鼎沸数分。

     站台之上,三台经过工匠们精心擦拭、保养得锃光瓦亮、如同披挂整齐等待检阅的钢铁战马般的蒸汽机车——“启明号”、“乘风号”、“破浪号”,呈“品”字形并排而立。

    它们高耸的烟囱仿佛刺向苍穹的长矛,黝黑庞大的车身在秋日澄澈的阳光下,反射着冷峻而威严的金属光泽,充满了工业力量的美感。

    在它们身后,挂接着长达二十余节同样装饰着鲜艳红绸的车厢,其中有敞篷的货运平板,清晰展示着其承载万钧的能力;也有新近打造的、封闭式的客运车厢,两侧镶嵌着明亮的玻璃窗,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即将诞生。

     辰时正,吉时已到。

    随着司仪官一声高亢的唱喏,预先布置好的礼炮(由昭铁厂能工巧匠仿制西洋礼花炮改进而成)依次轰鸣,沉闷而威严的炮声震荡着空气;与此同时,早已候命多时的鼓乐队奏响了雄浑激昂的乐章,声传数里。

     陈文烛作为地方主官,迈步上前,立于临时搭建的宣讲台前。

    他深吸一口气,面对下方无数双眼睛,发表了简短却极具感染力的致辞。

    他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沉稳的语调,回顾了铁路从无到有、从备受质疑到一鸣惊人的艰辛历程,盛赞了林昭及昭铁厂全体工匠展现出的“格物穷理之功,巧夺天工之智”,更着重强调了铁路在此次豫鲁大旱救灾中,力挽狂澜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以及朝廷、尤其是首辅张居正阁老的远见卓识与在关键时刻给予的鼎力支持。

     “……自今日起,徐邳铁路,这条我大明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条钢铁动脉,将正式全线贯通!”陈文烛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自豪与激情,“它将如巨龙腾跃,连接徐邳,畅通物华,惠泽万民!此乃陛下圣德感召,阁老睿智决断,亦是我徐州上下官员、士绅商贾、能工巧匠乃至黎民百姓,同心戮力、众志成城之成果!此路,非止一路,实乃强国之路,富民之路,通往盛世之路!” “万岁!万岁!万岁!” 欢呼声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喷发,又如钱塘江潮般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在整个站台区域回荡不息。

     紧接着,最激动人心、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时刻到来。

    林昭作为铁路的总设计师和建造者,在无数道期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