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钢铁动脉

关灯
佩、狂热的目光注视下,沉稳地登上“启明号”机车前端的驾驶台。

    他没有像陈文烛那样发表演说,只是凝望着前方绵延的铁轨,随即转过身,对着下方沸腾的人群,用力而坚定地挥下了手中那面象征通行的绿色信号旗。

     行动,是最好的宣言! “呜——!呜——!呜——!” 三台庞大的钢铁机车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几乎在同一时刻,拉响了划破长空的汽笛!那雄浑、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咆哮声汇聚在一起,如同三头洪荒巨兽的齐声怒吼,瞬间压过了所有的礼炮、鼓乐与欢呼,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直击心灵深处! 司炉工们赤膊上阵,奋力将优质煤块投入熊熊燃烧的炉膛;加装的新型鼓风机发出更加猛烈的轰鸣,将空气疯狂送入火室;锅炉上的压力计指针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急速攀升,达到预定的工作压力。

     在成千上万道目光的凝视下,在震耳欲聋的汽笛余音中,三台机车那巨大的、黝黑的驱动轮,先是轻微地颤动,随即克服了巨大的静摩擦力,开始同步地、由慢到快地转动起来!轮轨接触处,因初始摩擦冒出缕缕白烟,发出刺耳却令人振奋的声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动了!全都动了!” “老天爷!三条铁龙!三条铁龙一起跑!” “神迹!这是神迹啊!” 人群彻底陷入了沸腾的海洋!许多人激动得难以自持,热泪盈眶,拼命地挥舞着手臂、帽子、头巾,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仿佛要将内心所有的震撼与喜悦都宣泄出来。

     列车开始平稳地加速,如同苏醒的巨龙,沿着锃亮笔直的钢轨,坚定不移地向西驶去。

    为首的正是功勋卓着的“启明号”,其后是“乘风号”和“破浪号”,组成了一条蔚为壮观、延绵近百丈的钢铁长龙。

    它们齐声咆哮,喷吐着浓密白色的蒸汽与些许未能完全燃烧的黑色煤烟,在秋日旷野中拉出三道长长的、翻滚的轨迹,蔚为壮观。

    车轮与铁轨接缝处撞击出密集而富有韵律的“哐当”巨响,节奏越来越快,如同无数巨锤在擂响一面横亘大地的战鼓,以无可辩驳的气势,向整个世界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轰然来临! 列车上,除了陈文烛、观礼特使、汪承业等官员商贾、士绅名流等特邀宾客,还有数十名经过精心挑选、来自徐州和邳州两地的普通百姓代表——有功勋匠人、有表现优异的护路队员、有在救灾中出力的民夫代表,他们荣幸地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第一批体验铁路干线客运的幸运儿。

    透过客运车厢明亮的玻璃窗,他们看着窗外熟悉的田野、村庄、河流、树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倒退,感受着身下那远超骡马车的平稳与舒适,耳边是车轮有节奏的轰鸣和蒸汽机的喘息,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震惊、兴奋与难以置信。

    这是一种颠覆了他们一生认知的旅行体验。

     铁路沿线,每一处桥梁、每一个平交道口,都有王铁臂率领的“铁路巡防营”队员全副武装、肃然挺立,警惕地守卫着;更有无数得知消息的沿线百姓扶老携幼,自发聚集在铁路旁的安全区域,对着这呼啸而过、喷云吐雾的钢铁巨龙发出由衷的欢呼、奋力地招手。

    钢铁巨龙所过之处,便是一片欢腾的海洋,希望的火种随着车轮的滚动,被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列车最终顺利抵达终点——邳州站。

    这里,同样早已是人头攒动,彩旗飘飘。

    邳州的官员与民众以丝毫不逊于徐州的热情,迎接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短暂的庆祝仪式、官员致辞、民众欢呼之后,列车再次鸣笛启程,踏上了返回徐州的归途。

     往返徐州至邳州,全程近二百四十里,载客数百人,总耗时(包括在邳州的停靠庆祝时间)竟不到三个时辰!而同样的路程,若依靠传统的骡马驿道或内河船只,即便顺利,至少也需要两日之久! 效率的差距,以最直观、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