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暗流与砥柱

关灯
活学活用到了铁路上。

     “可。

    ”林昭点头,“立即在沉降最严重的淮安三标段试行。

    若有效,全线推广。

    记住,质量是铁路的生命线,一寸不合格的路基,都可能在未来酿成大祸。

    ” “明白!”王铁臂用力抱拳。

     送走两位匠头,林昭心中稍安。

    技术上的难题,总有办法攻克,他麾下这些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便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真正棘手的,是那些盘踞在阴影里的阻力。

     次日,林昭乘轨道车亲赴北线鱼台县。

     他没有直接去县衙,而是到了阻工最甚的周家桑林附近。

    放眼望去,确实是一片长势良好的桑林,但绝非那周御史所言的“百年”、“族产”。

    根据总局前期勘察,此地多为周家近十年兼并而来,且相当一部分桑树已显老态,产出早已不如前。

     林昭没有惊动守在林边的周家家丁,而是绕行至附近一处村落。

    他未着官服,只带了两名精干护卫,如同寻常行商,与村口榕树下歇脚的老农攀谈起来。

     “老丈,这片桑林,可是周老爷家的?” 老农见林昭气度不凡,倒也未曾怠慢,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周老爷家的地。

    往年俺们村不少人给他家养蚕缫丝,还能混口饭吃。

    可这两年,周老爷把丝价压得低,又引进了南边的什么新蚕种,嫌俺们手艺老,用的工也少了。

    ” “那若是这桑林被征用,修了铁路,朝廷按章程给补偿,老丈觉得是好事坏事?”林昭不动声色地问。

     “补偿?”老农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一丝茫然,随即摇摇头,“那补偿银子,能落到俺们手里?还不是周老爷拿着。

    再说,没了这林子,俺们连那点零散工钱也没了着落。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昭心中了然。

    问题的核心,并非什么风水桑林,而是利益分配。

    周御史打着“护卫乡梓”的旗号,实则是担忧失去这片土地的控制权和依附于土地上的廉价劳力,更想借机从铁路这“肥肉”上狠狠咬下一口。

    而底层乡民,则因信息不对称和固有的剥削结构,成为了被利用的棋子。

     离开村庄,林昭直接去了鱼台县衙。

    县令见这位如今在朝野都声名赫赫的林主事亲至,不敢怠慢,却又面露难色。

     “林大人,不是下官不尽心,实在是那周御史……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下官人微言轻,这……” 林昭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铁路征地补偿章程》乃工部核准,陛下首肯。

    章程明文规定,补偿银需足额发放至土地实际持有人,并优先雇佣失地百姓参与铁路建设,工钱从优。

    鱼台县执行不力,是县令你无能,还是有人从中作梗,意图对抗国策?” 县令冷汗涔涔而下。

     “本官给你三天时间。

    ”林昭起身,目光如炬,“第一,张贴安民告示,将补偿标准、雇佣政策宣讲清楚。

    第二,督促周家按律接受征地。

    第三,若再有无端阻挠,本官的护路营,不介意帮你‘维持秩序’。

    ”他顿了顿,声音转冷,“至于周御史那里,本官自会与他‘理论’。

    ” 离开县衙,林昭并未轻松。

    他知道,对周御史这种级别的对手,光靠地方官施压是不够的。

    他需要更强大的政治力量介入。

    陈文烛的申饬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或许该让张居正这条线动一动了。

    张相爷推行考成法,正需抓几个典型,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