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帝心似海与骤雨初歇

关灯
的重担,又仿佛肩负了更沉的责任。

    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按照嬴政的指点,将精力重新聚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放缓了推动商税和钱庄的公开动作,转而更加务实地投入到天工苑的日常管理中。

    他亲自参与蒙学堂教材的编纂,与博士、匠师们反复推敲启蒙内容;他督促造纸坊改进工艺,目标是造出更洁白、更柔韧的纸张;他检查新农具在关中各郡县的推广情况,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选拔人才。

    从天工苑内部表现优异的年轻匠师中,从少府、治粟内史中愿意接触新事物的年轻吏员中,甚至从那些被遣散的门客中,寻找那些对“格物”抱有好奇心、做事踏实认真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嬴政则以其铁腕,悄然处理了商税风波。

    他并未强行推行,但也未完全否决,而是以此为由头,整顿了一批跳得最欢、且本身就有贪腐劣迹的官员,敲山震虎。

    同时,他默许了雪盐司在巴蜀试行“票据结算”的模式,作为一种极简化的金融尝试,积累经验。

     风暴似乎暂时平息了。

    朝堂之上,关于商税的争论渐渐消失,众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雪盐、新农具这些已经带来实际好处的事物上。

     秋去冬来,寒风渐起。

     扶苏站在天工苑的院子里,看着工匠们正在搭建用于试验“火炕”和“火墙”的示范屋舍。

    这是他针对即将到来的严冬,准备推行的“保暖三策”之一(火炕、火墙、推广石炭/煤)。

    相比于触动根本利益的商税,这些改善民生、抵御严寒的措施,显然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

     他的步伐变得沉稳了许多。

     他知道,父皇说得对。

    他需要时间来发展,需要积累,需要让“格物”的根系,在这片古老的土壤中扎得更深。

     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喃喃自语:“可是父皇他……算了,不能急,一步一个脚印。

    先让这个冬天,少一些冻馁之苦吧。

    ” 宏大的变革暂时放缓了脚步,但更为扎实、更贴近民生的改善,正在悄然铺开。

    扶苏学会了在疾驰中暂缓,是为了未来能跑得更稳、更远。

    而嬴政,则在暗处默默注视着儿子的成长,如同一头雄狮,耐心地磨砺着继承者的爪牙。

     喜欢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请大家收藏:()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