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同心待春来
关灯
小
中
大
的电池抗寒多了。
” “辛苦你们了,注意安全,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陈砚挂了电话,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能源互助,到现在的物资支援,苏城与西北区的协作早已超越了地域,变成了心与心的相连。
第二天一早,载着物资的车队缓缓驶出苏城,志愿者们站在路边挥手送别,雪地里的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长。
陈砚站在最前面,看着车队消失在远方,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些物资能给寒冷中的人们带去温暖,愿这份协作的情谊能跨越山海,在冬日里绽放出希望的花。
上午十点,陈砚接到了玛丽团长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她穿着米色的毛衣,背景是德国“东方木作体验馆”的展厅,里面挂着红色的灯笼,摆着绿色的松柏,满是节日的氛围。
“陈城主,‘东方木作暖冬展’已经布置好了,我们把苏城的木梳、木床样品和德国的木刻作品放在一起,还设置了手工体验区,让游客能亲手做小木勺,感受木作的温暖。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展厅,心里满是欢喜:“太好了,这样的展览既能让大家感受木作的魅力,又能传递暖冬的情谊。
对了,林爷爷让我跟你说,等明年春天,他想带几个年轻木工去德国,跟你们的木作师傅一起研发新的木作产品,比如适合全球家庭的折叠家具。
” 玛丽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体验馆已经留好了工作室,就等着林爷爷和苏城的师傅们来。
”她顿了顿,又说,“对了,德国面包坊用苏城小麦粉做的圣诞面包已经上市了,特别受欢迎,他们想跟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每月增加两百吨的采购量,您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我们的小麦储备足够,明天就让老周跟他们对接,签订协议。
”陈砚笑着说,“等明年小麦收割完,我们还会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品质,让德国的面包更好吃。
” 挂了电话,陈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雪景——苏城的屋顶和树梢都积着雪,像披上了一层白纱,远处的农田里,保温膜下的冬小麦正悄悄生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他想起非洲区的阿米娜,想起东北区的李建国,想起全球各地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期待——等春天来了,他们又能一起播种、一起协作,一起迎接新的丰收。
中午时分,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
木工坊里暖意融融,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林爷爷学习做木勺,刨木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
林爷爷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把木梳,正仔细地雕琢花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银白的头发镀上了一层金边。
“爷爷,玛丽团长刚才打电话来了,说想让您明年春天去德国研发新的木作产品。
”陈砚走过去,轻声说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好啊,我早就想跟德国的木作师傅交流交流了。
你看,这是我最近做的小木勺,上面刻了向日葵图案,想送给全球木作匠人联盟的朋友们,让他们知道,不管冬天多冷,春天总会来的。
” 陈砚接过木勺,勺柄上的向日葵图案栩栩如生,阳光的纹路细腻而温暖。
“真好看,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他顿了顿,又说,“明年春天,咱们还可以在苏城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邀请各地的匠人来参赛,让木作技艺在交流中不断创新。
” 林爷爷点点头,脸上满是期待:“好啊,我一定好好准备,给年轻人们做个榜样。
” 下午,陈砚接到了非洲区卡伦的电话,说苏城寄去的菜种已经收到,他们正在搭建育苗棚,准备在冬天试种。
“陈城主,阿米娜让我跟您说,等菜种发芽了,就拍照片给您看。
还有,非洲区的丰收节定在明年一月,阿米娜想邀请您和林爷爷来参加,一起庆祝稻子丰收。
” “太好了,我们一定去!”陈砚笑着说,“等我们去的时候,再给你们带些新的稻种和种植技术手册,让你们明年的
” “辛苦你们了,注意安全,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陈砚挂了电话,心里满是欣慰——从最初的能源互助,到现在的物资支援,苏城与西北区的协作早已超越了地域,变成了心与心的相连。
第二天一早,载着物资的车队缓缓驶出苏城,志愿者们站在路边挥手送别,雪地里的身影被晨光拉得很长。
陈砚站在最前面,看着车队消失在远方,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些物资能给寒冷中的人们带去温暖,愿这份协作的情谊能跨越山海,在冬日里绽放出希望的花。
上午十点,陈砚接到了玛丽团长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她穿着米色的毛衣,背景是德国“东方木作体验馆”的展厅,里面挂着红色的灯笼,摆着绿色的松柏,满是节日的氛围。
“陈城主,‘东方木作暖冬展’已经布置好了,我们把苏城的木梳、木床样品和德国的木刻作品放在一起,还设置了手工体验区,让游客能亲手做小木勺,感受木作的温暖。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展厅,心里满是欢喜:“太好了,这样的展览既能让大家感受木作的魅力,又能传递暖冬的情谊。
对了,林爷爷让我跟你说,等明年春天,他想带几个年轻木工去德国,跟你们的木作师傅一起研发新的木作产品,比如适合全球家庭的折叠家具。
” 玛丽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体验馆已经留好了工作室,就等着林爷爷和苏城的师傅们来。
”她顿了顿,又说,“对了,德国面包坊用苏城小麦粉做的圣诞面包已经上市了,特别受欢迎,他们想跟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每月增加两百吨的采购量,您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我们的小麦储备足够,明天就让老周跟他们对接,签订协议。
”陈砚笑着说,“等明年小麦收割完,我们还会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品质,让德国的面包更好吃。
” 挂了电话,陈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雪景——苏城的屋顶和树梢都积着雪,像披上了一层白纱,远处的农田里,保温膜下的冬小麦正悄悄生长,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他想起非洲区的阿米娜,想起东北区的李建国,想起全球各地的伙伴们,心里满是期待——等春天来了,他们又能一起播种、一起协作,一起迎接新的丰收。
中午时分,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
木工坊里暖意融融,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林爷爷学习做木勺,刨木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
林爷爷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把木梳,正仔细地雕琢花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银白的头发镀上了一层金边。
“爷爷,玛丽团长刚才打电话来了,说想让您明年春天去德国研发新的木作产品。
”陈砚走过去,轻声说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好啊,我早就想跟德国的木作师傅交流交流了。
你看,这是我最近做的小木勺,上面刻了向日葵图案,想送给全球木作匠人联盟的朋友们,让他们知道,不管冬天多冷,春天总会来的。
” 陈砚接过木勺,勺柄上的向日葵图案栩栩如生,阳光的纹路细腻而温暖。
“真好看,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他顿了顿,又说,“明年春天,咱们还可以在苏城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邀请各地的匠人来参赛,让木作技艺在交流中不断创新。
” 林爷爷点点头,脸上满是期待:“好啊,我一定好好准备,给年轻人们做个榜样。
” 下午,陈砚接到了非洲区卡伦的电话,说苏城寄去的菜种已经收到,他们正在搭建育苗棚,准备在冬天试种。
“陈城主,阿米娜让我跟您说,等菜种发芽了,就拍照片给您看。
还有,非洲区的丰收节定在明年一月,阿米娜想邀请您和林爷爷来参加,一起庆祝稻子丰收。
” “太好了,我们一定去!”陈砚笑着说,“等我们去的时候,再给你们带些新的稻种和种植技术手册,让你们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