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三中学创建始末简况

关灯
宿舍在大操场东面香山寺,另在江口女学堂设五年及六年一贯制中学实验班,由钱凤绡任班主任,教师全分校统一兼课,还与地方合办农校两个班,班址在城隍庙,庙内城隍神像在座,门前大古树下千年古井清泉涌出,分三层水池供饮用、洗涤,余水灌田,堪称奇观。

     1940年6月,教育部调周邦道校长回部任督学,派李超英(中央政治大学首届毕业)任三中第二任校长,校务委员名存实亡,同期于铜仁文坛设女子分部,因时局僵持无空袭之忧,未设第二分校,两年后农科交贵州省办,第一分校全部调回铜仁编入初中实验部或高中部,第一分校结束。

     应地方要求,1940年夏,原“孔庙”师范部交地方接办,改名省立铜仁师范,原班人马不变,仅换校牌,由原章部主任任校长。

     1944年夏,周邦道督学调考试院,教育部调三中校长李超英任督学,临行前校委会请总务主任钟宏代理校长,后部令钟宏任校长,为最后一任。

    此时期,国立第八中学分散归并,2个简师班、2个初中班并入国立三中。

     三中重设师范部于东山顶庙内,原班师生上课至毕业,两个初中班附设高中部,改食堂两厅为教室,原班师生不动,毕业后附设初中班结束。

     1946年抗战胜利,奉教育部令国立第三中学复员,战区师生回原籍,学校移交贵州省办,改为省立铜仁中学,国立三中结束。

     (黄式勤,现名黄楚云,男,浙江金山县人,1939年入国立三中读书,1946年高中部第九班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47年秋复员还乡,为浙江省平湖市人)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